吉林省榆树市城发乡李合中心小学校 田野
[摘?要]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研究
教学高效性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概念,高效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而形成的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一种模式,进而达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完全掌握知识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以此为制定前提进行合理的教学计划。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高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变现为师生观、教学观等。正确的教学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的“学”,研究教师的“教”,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学生学习的规律探索教师的教学规律。自主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
2.引入情境式、启发式等多样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因其学科特点,很难提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情境式教学是以直观的方式将课本上的事物表现出来,变抽象为形象,让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启发式教学是在分析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课堂内合理安排习题让学生练习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般是通过一定程度的习题练习获得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内安排一定程度的习题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安排习题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习题的“量”,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会达不到设置习题的初衷;而习题量太多会导致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以及厌恶;另一方面是习题的“质”,即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习题太难,会使得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会直接降低学习效率,使得课堂的氛围以及效率都往负面的方向发展,如果习题的难度太低,会使得练习的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在练习之后会对其自身的水平难以评估。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对习题的“质”以及“量”进行控制,使得学生能够在定量的习题练习之后达到最佳的状态,在保持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对提升学习的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4.教师要充分了解学习效果、做好及时回馈
每一位受人尊敬和喜爱的教师,为人处事必定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位老师应该在树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德行品质,维持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后作业、课后聊天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和学生状况,做好教学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因时制宜,不仅依靠自己巩固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凭借自己过硬的教育素质将教学效果推向更好。教师了解学习效果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布置课后作业。但是由于作业评改是非常枯燥且繁复的工作,因此会在着重解决学生共有的一些问题之后,遗漏掉个别学生的一些问题,因此,这份工作对教师来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教师应当多元化的采用批改方式、评价方式,对知识内容掌握较好的同学多多表扬,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同学多多鼓励和细心讲解,使学习的整体效果有明显改善,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
5.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书育人的新时代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譬如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情景教学法等。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发言,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上进心。并且注重一视同仁,对处于各个阶段学习状况的学生分别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培养,重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和困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6.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走向生活,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这既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的内在规律。数学是一门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决定了数学教师不能只是抱着教材不放,而是要将数学学习的外延与现实生活的外延结合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一方面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生活走向数学。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收集与整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中提取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从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的价值就在于服务于现实生活,用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此,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性题目,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这既是对知识理解的提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武爱英,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2,14:131.
[2]?邱建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09:7.
[3]?田连群.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U课程教育研究20133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