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国家开放大学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3-09-27 来源: 访问:
(3)警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防止进入为了思政而思政的误区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高度重视高校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与考核机制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们要警惕教师队伍尤其是认为“课程思政”为新概念的专业课教师将其看待为新生事物,将其看待成获得课程评奖、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的新标准和新机遇,从而走向了为了思政而思政的误区。专业课教师要警惕可能会出现夸大 “思政”的比重如思政要素过于泛化、思政教学教学比重过高、时间过长等新问题。虽然 “课程思政”概念是在2005年首次被提出,但是由于教书育人的教育属性决定了课程思政其实是伴随着教育活动一直以来都存在、活跃着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色、课程特色、个人特色,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以行为示范学生,以活动引领学生,警惕“两张皮”的现象,在教学全过程中润物无声的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 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应培育哪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师能“
(1)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
教学资源是课程思政的载体和重要依托。从思政元素的挖掘思路来说,系统围绕“思(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领域)”和“政(主要是政治觉悟领域)”两个关键词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宪法法制、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五个大方面,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结合具体章节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而递进优化出整门课程的思政内容供给。对于每门专业课程来说,要注意从本学校、本专业、本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出发,例如,在本文的“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本课程的思政体系构建过程共分2步走。第一步,首先明确思政建设方向,从课程教学知识点入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梳理为2个“思政方向”,即①基于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本体的思政元素,即本课程所属的国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②蕴含于课程内容之中的深层次“价值元素”。再次,进一步梳理出此2大“思政方向”下的具体“12个育人目标”,即“职业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价值元素”,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创新意识、生命教育、责任担当、法律意识和辩证思维等。
(2)思政教学的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具体手段,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才得以开展。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授课方式,专业课教师要在充分分析本本校、本专业、本课程的特点的基础上,积极选择、使用教学法将思政与专业授课过程密切结合起来。例如,本文的“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在教学全过程中思政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国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坚持国开学习网网络课程教学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在“线上”主要进行了课程思政资源内容的制作与提供、思政形式的创新和以思政为导向的教改行动3方面的推进,积极发挥 “主渠道”作用。同时在“线下”依托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面向全国推广“BOPPPS教学法”示范思政教学样例,并收集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其中“BOPPPS教学法”是以含思政切入点的相关案例或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深入讨论,加深理解,并在其所涉及的6个环节中明确完成了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讨论、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专业课的思政教学设计,最重要的3种能力是信息化能力、教学法的选择形成能力与思政效果的整体评价设计能力。
(3)思政教学的融合能力
①教学与实践的融合。所谓“知行合一“,高职教育的课程中技能培养中要培养的职业道德如工匠精神等,如果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需要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因此,在高职类型的课程实践的课时比重、重要性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以笔者所在的国开畜牧兽医专业来说,专业课模块(实验实习学时比重平均为30%)与综合实践模块的总学分占总专业学分的73%。因此在注意实践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也是开展本课程的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本文的”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中对于实验技能的考核实行了对接执业兽医师考试的改革设计,其改革思路就是为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于紧缺农科类人才之一执业兽医师的一个具体的对接靠拢,就是一种大思政背景下的隐形改革。
② 显性与隐形的结合。“课程思政”虽然与“思政课程”对比来看应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但是具体到“课程思政”教学实际中,也应注意其内在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所谓显性教育,可以概况为思政内容在课程思政中的灌输式呈现。所谓隐性教育,可以概况为思政内容在课程思政中的渗透式教学。从思政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上来讲离不开灌输式的课程思政输出,例如在本文的“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讲解“外科操作技术”内容时,线下课中教学引入的设计为:某外科医生为宠物犬做手术失败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例,其中医疗纠纷案例的呈现即是为学生敲响法律的警钟、唤醒法律意识,属于显性教育,在进一步的教学提问中,通过几位同学对于其中操作失败因素的分析,探讨提炼出外科手术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关键点以及职业责任感、爱岗敬业意识,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即是隐形教育的范畴。
③专业领域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例如畜牧兽医学科与医药学科的融合;注意专业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例如讲解我国西部牧区、半农半牧区常发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棘球蚴病时。以青海省为例,介绍该地区治疗该疾病的技术手段、政策保障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注意东西方视角下价值观念和科学技术的融合等,例如通过介绍最近十年的世界实验动物日的主题和内涵,使同学们树立敬畏生命之情,培养仁爱之心。
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学形式上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例如本案例中网络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栏目下发帖的设计,收集全国学生的信息,挑选出优秀个例,将翔实生动的学生案例反哺于当地的思政线下互动活动中、全国线下的新一轮案例展示中,体现了”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再如通过网络课程中全国学生在课程思政栏目的互动数据分析,进一步提炼其兴趣点、关键词,作为下一步思政工作方向引导的参考。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376/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
数码摄影 《数码摄影》(CHIPFOTO-VIDEODigital),隶属于德国弗戈博达媒体(中国),是国内的专业数码影像类杂志,读者对象为数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57年创刊,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
中国蔬菜 《中国蔬菜》(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茶卉所主办的刊物。本刊集科学性、性、新颖性和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189/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致富天地 《致富天地》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3-1146/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