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浅析考试的利弊与改革途径
发布时间:2023-09-27 来源: 访问:
三、考试形式需要探索多样性
既然考试手段既具有不可缺失的必要性,而考试的功能又存在倾向性,就需要努力探索考试趋利去弊之策略。
不少权威资料对考试的意义和目的都作了意义相近的科学阐释。考试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考试目的具有多重性,考试的形式应该多样性。
通过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实现考试目的的多重性,是考试趋利去弊的重要途径。
推行考试方式多样性,有助于实现考试目的的统筹性,以此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从而保证素质教育常态化,避免素质学科应试化,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双负担”,服务于教育目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性人才。
实现考试目的统筹性,主要途径在于改革考试方式的单一性,由一次考试定乾坤转变为考试的多样性,实行学段一次性选拔考试与阶段性检测、平时性考察“三位一体”。根据学科设置和教育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4】
中学教育阶段,设置的学科虽然比较多,但大体可以分为基础性学科、必备知识性学科、工具性学科、训练素质性学科等四类。可以根据学科设置的性质及其教育目的与考试目的相统一的原则,选择科学的考试时间和考试方式。实行分时、分类考试,以全面实现考试的功能,达到客观科学的评价目的。
(一)实行平常考核,分等使用。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功能性学科,因其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德、品质和品格,这就需要这些学科的教育入心入脑。而这些教育的目的是无法通过书面的几道试题的简单考试而了解其真实"成绩"的。所以,可以根据国家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制定科学完备的学生行为规范,提供学生予以遵循。
在制定诸如学生守则、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和社区依据守则、规范和标准开展年度共同评议,并结合争先创优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获奖情况,确定学生这些学科的达标等级。凡达标者视为合格,准予参加选拔性考试,优秀等级者,可在选拔考试总成绩中适度加分,但不宜过高。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则可以通过平时的测验进行了解掌握,其测验成绩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不计入升学选拔考试成绩。当然,为了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思政课要开,而且要上好。但对理论知识的作用情况不一定非要纳入选拔考试中的书面考试之列,可通过平常考查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
还可以采取评鉴结合的手段,对学生的品德情况进行考核鉴定。
实行班级评鉴。每个学期由全班同学对照学生行为规范,采用自我述行与同学之间相互评议相结合的形式,对每个学生的品德情况进行评判鉴定,形成班级鉴定意见。
恢复和完善老师对学业操行的评定。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每学期的成绩单的填写,不仅只填写各学科学业考试成绩,而且综合各学科课任老师的意见,对每位学生的操行品德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综合班级鉴定和班主任的操行评价,作为学生阶段性德育考察考核成绩。一方面提供给年级党支部或党小组作为对每个学生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开展德育教育的参考,一方面作为一个学段结束时,评定学生德育综合考试成绩的依据。
这种考核办法不仅可以实现检测的目的,而且可以发挥督导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在督导的过程中,端正品质、修炼操行、改正错误。从而避免素质学科应试化。
(二)实行制定标准,考查定级。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的设置和开齐上好,既是培养、形成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专业特长人才的奠基工作。体育、音乐、美育、劳动等成绩的考察和采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保证。教育既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又要让受教育者的特长得到张扬,全面开设课程是完全必要的。但像体育、音乐、美育和劳动等课程不属于基础性课程,而是专业技能性知识和思想、情操培育性课程。如果对每个受教育者不管三七二十一,普遍采取泥鳅黄鳝扯成一样长的办法,全部纳入选拔性考试计入总分,对部分缺乏某一方面天赋的人有失公允,也没有必要和诸如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平起平坐,半斤八两一样重,因为绝大多数受教育者不会去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只需要接受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的训。但是,在“不考试就不开课”的应试教育的特殊时期,不采用合理的考试方式予以考试,就会因为开不齐课程,上不足课时,而影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不过,这类学科不一定非要列入选拔性考试之中,统一采取一次性集中书面方式予以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从而增加学生的过重的考试负担。完全可以实行达标考查的办法达到“考试”的真正目的。
由专家根据学生在德育、美育、体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具有的基本常识和应该达到的品质体格素养的训练目的,制订出学生在体育、音乐、美育等方面的锻炼学习标准,确定“底线”,以此为据编写教材,开设课程,组织教学,评定成绩。并采取达标定级,考查记分的办法进行“考试”。不列入选拔考试科目。
由课任老师依据国家制订的锻炼和学习达标等级标准,结合学习进度进行追踪考查和等级认定。
凡这些学科考核等次在合格及其以上者,都允许参加选拔性考试。其中参加国家法定部门批准的运动会、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者,可在选拔性考试总分中适当加分,但比重不宜过大。成绩特别突出并具有某方面“天赋”者,可作为特长生予以特殊选拔进行对口培养。
(三)实行合科并卷,集中考试。为了检测学生对基础性学科系统学习及其综合和交叉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根据当前科技发展交叉态势,实行合科并卷,集中考试。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纳入升学选拔时进行集中考试。为了既减少考试科目,又检测出学生相关学科的综合与交叉知识及能力,可以将数理、理化或理化生、文史、史地的知识打通形成综合卷或“文综”、“理综”的形式。在升学选拔考试中集中进行考试。这种综合性考试,既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核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的综合素质,还能减轻学生因考试科目过多造成的考试负担。
(四)实行学完即考,结业考察。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既可以视为基础性学科,也可以看成应具备知识性学科。传授的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开设并检测学习情况。而这些课程往往不是贯穿于整个学段开设课程,实施教学的。可以根据学科教学完成情况,分为两种形式进行考试。一方面可以釆取学科知识学习结束后,由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适时举行结业考试;一方面对于有志即将从事这类学科专业升造者,可将其合卷列入升学选拔集中考试科目。结业考试的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选拔性考试总分。不搞“集中时间打歼灭战”,而人为增加学生过重的考试负担。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译外研究 《中译外研究》(半年刊)创刊于2003年,以中译外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汉英、汉日、汉俄等语言的外译问题,总结提炼...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619/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教育财会研究 《教育财会研究》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346/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能源...
中华地方病学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地方病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地...
煤矿支护 《煤矿支护》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煤炭工业锚喷支护情报中心站、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