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浅析考试的利弊与改革途径
发布时间:2023-09-27 来源: 访问:


忽略考试功能统筹性的表现有很多,带倾向性的问题突出表现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 过分异化考试的导向功能的作用性,过多的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科,一鼓脑儿地纳入选拔考试之列。如湖北省某市2022年的“中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书面、听力、口语)、物理(书面、实验操作)、化学(书面、实验操作)、生物(书面、实验操作)、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共13科。考试科目的繁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致使一些考试并不能真正检测出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比如政治科目的考试,单纯的几道政治常识题目的考试分数,是无法确定受教育者的真实道德水准的。有些人可能把政治术语背诵得滚瓜烂熟,卷面成绩得“满分”,但并没有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的真情实况,也是根本不可能用简单的书面试题考察出来的。那些选拔进中国名牌高校的不少“优生”,享受国家的优质教育后,迁移到发达国家服务效力,一去不返,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再比如学生的健康状况也是无法用卷面考试的手段考察出来的。

    同时,在考试的选拔功能上,釆取单一的考试方式,一次考试确定学生的命运的做法也显偏颇。不仅造成学生为参与激烈的选拔竞争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接受和承担“两负担”,而且这种釆取单一的考试方式,放大考试的选抜功能的做法,已经显现出并还在不断凸显两个弊端:埋没人才和误选人才。

选拔考试方式的单调性,会导致埋没人才。一次考试并不一定就能真正完全检测出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人们常说百密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少学生有时难免偶尔失误,而一次失误并不能代表学生学业成绩一直不好,而“一考定终身”的选拔考试,无情地剥夺了偶尔失误者享受应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选拔考试内容的片面性,会导致误选人才。选拔不能仅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应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上的“优等生”有可能或者高分低能,或者缺乏爱国精神的“钙”,不能完全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过分强调考试的督查训练功能的重要性,把考试当着致胜法宝,透支性地使用考试,以考代教、以考代训、以考代学,一味地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有不少地方、不少学校,片面追求考试的训练和督查功能,在一个学段(初中和高中阶段)里,过度快马加鞭地实施教学,提前相当长的时间结束教学,留下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时间进行考试训练,以考代教,以考代训,用“题海战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迎接选拔性考试,提高升学率。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跳入题海,不得不寻求社会助学机构“助力”。

从而忽视和放弃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和放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忽视和放弃了对学生隐性的德育教育,忽视和放弃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把学生当着考试的机器,重复进行考试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考试,不会思考,更不能创新。使中国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打墙坏了头一板。

(三)过分强调考试的激励功能的片面性,把考试一味地作为刺激学生积极性的法宝,片面把考试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无论什么考试,一律排序公布,甚至按照阶段性考试成绩,不断调整学生就读的教学班、上课座位的位置,殊不知这样无意或无形中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性,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失去了考试是对教与学双方共同检测的功能,顾此失彼,只讲督促学者学习,忽略对教者改进教学的反馈、启示作用。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地方频繁发生学生轻生事件就是最好的注脚。

(四)过多频发的考试的集中性,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基层教育管理和考试管理部门的负担。高考形式和部分地方的中考改革后,水平考试次数频发,且由省级或市级统一组织实施,这种寄希望于通过单一的集中考试检验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学校和学生乃至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和考试管理部门疲于应付,正常的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因为一次较大规模的统一考试,从试卷保密到考试实施,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教育场所。

(五)过分片面确定选拔性考试的科目和分数的权重性,误导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与世界科技进步的背向而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成为基础性学科,外语充其量只能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政治、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是名符其实的素质性学科。而在选拔性考试的科目和分数的权重的安排上,往往本未倒置,致使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未能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以某省日前发布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为例,中考科目增加到12门,总分高达850分,其中外语与语文、数学平起平坐,120分,而物理、化学、生物分别只有80分、70分和50分。由此,我国攻克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六)过度强化考试的选拔功能的唯一性,误导和影响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据2009年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报告,78.3%的中国普通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8小时以上,韩国57.32%。中国学生学习时间最久,效果并不是最佳。因为忙于复习,做题,考高分,凡是不利于分数增长的活动统统被限制。从而学生的兴趣爱好被消融,想象力与创造力慢慢被扼杀。【3】

这样以来,学生在考试竞争的压力下,很难有长远的成长计划,只能把精力放在一次性的考试上。选拔考试的分数造成的教育焦虑裹挟了家长和孩子,使他们忽略了考试成绩之外的其他天赋和能力。学校也不得不向分数妥协,否则,就不是名牌学校和优秀老师,对分数之外的指标近乎漠视。学校和老师被迫实施应试教育。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我国培养的人才能获取诺贝尔奖者寥寥无几就是例证。

(七)过分使用考试手段的引领性,一味的使用考试的手段引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用考试的手段检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用单一的卷面考试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考什么科目,开设什么课程,但许多素质性课程又无法通过考试检测出真正的成绩,学生为了用分数应对“选拔”,致使素质学科应试化,校内课程校外补,比如中考中学生的体育考试分数权重比较高,而学校的体育课又不能让学生的诸如引体向上、伏卧撑等项目的“成绩”达到标准,只好求助于校外培训机构加班进行训练。

因此,考试手段在目前是必不可少的,但应该寻找和纠正考试目的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所造成的负面作用,努力改变考试的单一性和考试结果使用的绝对性。紧紧围绕教育的整体目标、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考试的功能的全面性进行改革,科学统筹考试目的的“三性”,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导向性作用,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落实落地服务,让考试充分为“双减”成效落地持久服务,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相一致服务,为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服务。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中译外研究中译外研究
《中译外研究》(半年刊)创刊于2003年,以中译外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汉英、汉日、汉俄等语言的外译问题,总结提炼...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619/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
教育财会研究教育财会研究
《教育财会研究》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346/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新能源经贸观察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能源...
中华地方病学中华地方病学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地方病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地...
煤矿支护煤矿支护
《煤矿支护》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煤炭工业锚喷支护情报中心站、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南京...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