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部编版六上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为例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崔允漷教授在解读2022版《课标》时有这样一段话:核心素养就是能做事,“关键能力”指能做成事,“必备品格”指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指坚持把事做正确。这段话告诉我们:运用语文解决问题就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学习就是老师陪伴着学生在语言丛林中进行的一次旅行,做一些有意思的事,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教训,收获一些难忘的经历。下面我就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教学《变形记》为例,谈谈在这场旅行中的体验。
一、聚焦习作要点,锁定“做事”的目标
在旅行中,一定要有任务,并且有最终到达的目标,语文旅行同样如此。引用薛法根老师的话:语文学习任务,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做事情,用语文手段解决问题,用语文的标准评价效果。学生为什么“做事”?核心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用什么“做成事”?主要是语言文字材料,以及语文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们要基于学科本质,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用“学习任务”来包裹核心知识。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将知识的静态解析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实践。
以《变形记》为例,该单元的语文习作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在习作要求中这样表述:“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这里明确提出了两个习作要求:一是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二是跟同学交换习作,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那么,达成目标需要借助哪些知识与能力呢?一是“想象”。想象是将头脑中留存的多种表象经过置换,重呢组并重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之分。而力求在这堂课突出的,显然属于后者。二是把细节写得详细一些,三是愿意分享自己的习作,能欣赏别人的习作中写得好的句子。我们聚焦习作要点,统整到“走进温馨魔法学校”的情境下,在“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评一评、推销推销”的任务中,既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神奇地打开了学生的另一个大家陌生又奇特的心理世界,引导学生达到写作要求。
二、观照学生主体,诱发“做事”的动力
学生“要做什么事”?怎样让学生“想做事”?我们可以“以角色代入,凸显真实性”。
儿童,爱想象,尤爱幻想,爱玩,喜欢超能力,从他们喜欢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有“72变”的本领就能看出。于是,我们就顺应儿童的心理逻辑设计角色,激发其内在情感需求。
例如,《变形记》习作教学,我们设计了“走进温馨魔法学校,学魔法”的故事化情境,让学生以魔法学校学生的身份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强劲的内驱力和无穷的思维创造力。
三、设计进阶活动——创生“做事”的智慧
活动,就是完成任务过程中具体的学习行为分解。它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以“做成事”为导向,逆向设计。语文学习的任务的成果,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是创造一份真实的语言作品,如一首诗、一本书、一次演讲、一项建议……任务设计之初,就要让学生明确“我要做什么事、完成什么作品”,要让任务成果物化。二是以“挑战性”为推手,进阶设计。任务设计要具有挑战性,促进学生总结反思、分析比较的高阶思维发展。三是以“实践性”为依托,支架赋能。紧扣习作要求,综合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活动,以合作性交互、个性化创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实践更加充分,最终实现语言的创造性运用。
如《变形记》习作教学时,学生要完成三级课程任务:初级课程的任务-------如果可以变形,你最想变成什么?;魔法中级课程,讨论“变形方式”描述“变形模样”;学做六页书,完成封面设计和变形板块的的写作;魔法高级课程,详述“变形经历”。这些任务打开了学生的记忆世界,开启了想象大门,学生们迅速挖掘自己平时通过阅读文本和观看视频获取的信息,提取自己最喜欢的形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魔法初级课程:
教室为我们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魔法学校的门(PPT:一扇大门)在这里,我们都可以——读板书:变形。
看。老师变成了什么吗?(PPT:门开,向日葵)我变成了一株金色的向日葵,因为它是向阳而开的花,颜色里充满了阳光的味道,这样周围都是温暖的感觉。
魔法中级课程,讨论“变形方式”描述“变形模样”,学做六页书,完成封面
设计和变形板块的的写作。
第二课时:
再次打开魔法课程,回顾初级中级课程 “变形”(6分钟)
师:上节课,教室为我们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魔法学校的门(PPT:一扇大门)在这里,我们都可以——读板书:变形。
还记得老师变成了什么吗?(PPT:门开,向日葵)我变成了一株金色的向日葵,因为它是向阳而开的花,颜色里充满了阳光的味道,这样周围都是温暖的感觉。而你们变成了……(学生已在课前通过网络上传了自己想变成的物。PPT出示学生的变形物和名字,再出现人名)
在魔法学校里,我们进行了魔法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来汇报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2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变形后……,其他同学交流PPT:你知道他变成了什么?从哪些语句知道的?可以问问他为什么想变成它?(发现 好奇 改变 改善 拯救 呐喊……)
小结:通过上一节魔法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变形可以PPT:方法一:周围环境的变化?方法二:自身特点的变化(生活习惯、外形、动作、心理等。)
师小结:是啊,在这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你想变的事物,可大可小,可静可动,只要你心中涌动着一种思维,一丝情感或一个梦想,相信你变形后的故事一定很精彩呢!板书:记 今天我们就来记录下你变形后的故事。
老师设计学生“变形后的经历”,继续激发学生想象的多元性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通过经典范文的阅读让学生先由外而内的吸收,再让学生动手习作,进行由内而外的表达,效果明显。这些学生作品中的精彩句子,就让我们看到了范文支架使用是最有效的方法。巧妙地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的生命与经典产生美妙的联系。课本不是我们的世界,世界才是我们的课本,大家都是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这样的胸怀和视野,我们一定能破解儿童写作密码。让儿童读有所得,读有所悟,学以致用。“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师生互动中再次高效激活。
魔法高级课程,详述“变形经历”(8分钟)
PPT:魔法高级课程:变形后,你除了外形上有改变而外,还会有哪些不一样呢?(视角、生活方式、心理……)也许会拥有超能力,也许会因为外形的特点对你的活动有所局限或影响,但这又有什么呢,你一定会经历一些现在的你没法经历的事情,不一样的体验。
师:看,有一位名叫劳伦斯?大卫的美国作家和一位名叫戴勒菲妮·杜朗的画家合作,创作了一部绘本《卡夫卡变虫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卡夫卡变成甲虫后的奇特经历。
范文引路:PPT出示三个场景后,让学生感受到卡夫卡变形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他的经历怎么样?
(引出:险象环生法 细节描摹法 )
师:有一个同学也写了他变成虫子的一段经历。我们来读一读:
PPT:我从洞穴里爬出来,正准备与同伴出去寻找食物,突然发现我被笼罩在一大片阴影之下。我抬头一看,不得了了!一只巨大的脚正朝我们踩下来。我和同伴迅速地散开,才逃过一劫。——《 变形记》
请一生读,你们觉得写得怎么样?生评价,根据评价出示改写后的片段。
PPT:我从洞穴里爬出来,正准备与同伴出去寻找食物,周围突然起了一次天崩地裂的震动,整个的丘陵夹着巨石轰然滚落。草茎组成的森林也仿佛刮过了一阵狂风,东倒西歪,一片哀嚎。突然发现我被笼罩在一大片阴影之下,我抬头一看,不得了了!一只巨大的脚正朝我们踩下来,“快!散开!”我大声尖叫着,同时缩起身子,迅速地往光亮的地方滚去,很快,我们也随着周围的一切陷落了。平坦的土地因为这巨大的灾难,猛然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巨坑,我们不由自主的被这巨大的力量带动的气流托举起来,很久才重重地摔到坑底。我们惊魂未定,彼此看着对方,还好,没缺胳膊也没少腿。可怕的震动过去了,看看周围,已经是一片狼藉,我们不得不在巨坑中寻找出路,准备沿着巨坑的边缘爬回森林中。(修改后的片段怎么样了?引出:自言自语法)
学生总结:我们尝试运用以下“妙招”,将变形后的“记”写得详细具体。
?PPT:妙招一:险象环生法??妙招二:细节描摹法 ?妙招三:自言自语法
妙招四:幻觉法
师:开头可以用上:这时……突然……那一刻……我真不敢相信……
四、制定售卖会,彰显“做事”的成果。
怎样才叫“做成了事”?需要制定任务评价标准,给予评价激励。
在《变形记》教学的最后,“六页书”的出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品意识,满足了学生自我价值认可,关照了学生心灵成长。
教学设计:
编写“六页书”,培养作者意识
师:一个故事有了精彩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用新颖的形式来包装。把昨天我们的六页书拿出来。
大家自由发挥,看谁变形后的经历最吸引读者。现在就开始,10分钟后,所有人停笔。
生生分享,推荐优秀。(5分钟)
PPT:四人小组的伙伴顺时针分享习作。
分享步骤:
1.认真默读,用红笔画出写得好的句子。(像这样东西)
2.想一想伙伴的作品对自己有没有启发,或是提提建议。
3.分享完后,推荐一位伙伴全班交流。
4.小组伙伴一起上台,全班分享。
师生作品共议,在评改中提升(11分钟)
师:10分钟到了,这是我刚刚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四本已经做好的“六页书”下面,我们评议交流的过程,也是新书现场售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真实的,学生、老师可以用班币进行购买)请大家欣赏:
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书名,还是文章名,可以叫《变形记》,也可以有更有趣的名字,大家来看看这本六页书《床下扫出一只猪》,作者冰冰鲁,奇奇妙妙出版社,是不是让人眼睛一亮!
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一过程既是分享和启迪,也是对同学习作亮点的发现与提炼。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习作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语文教学应该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每一堂课都可以创造精彩,激发生命活力。
六页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