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和各项学习能力,尤其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养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思维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更应该接受当下最新教学理念并积极做出教学改变,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不断探索和革新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引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革新和思考,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如果不发生改变必然会与当前时代发生脱节,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思考,不过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把握和教学应用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教学对学生学习思维和习惯的启发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起到的作用
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思维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因此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和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和探索学习习惯。以往数学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数学理论和概念的输出,忽视了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应该是占据主动的一方,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思维得不到发展,同时也没有主动去探索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并无好处,此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革新带来了机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为学生合理分组,然后指导学生学会组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置的课堂数学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完全能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突显出来,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增加互动和交流,在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讨论过程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和集体精神带来的巨大裨益,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数学学习能力也有明显助益,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
(一)提供思维发散学习环境,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知识掌握和学习思维的养成,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要想充分解放学生数学思想就需要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思维发散性来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思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关注,重视学生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和现实需求,保证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能力拓展和思维延伸,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里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长处来互相成就。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来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比如说小林去新华书店买课外书,《神奇的大自然》6.45元,《数学趣事》是8.3元。让学生小组讨论小林如果身上只有20元是否足够买这两本书,这个问题一共有两种解题方向,一个是算出买两本书需要总的金额有多少然后和20元比较大小,即6.45+8.3=14.75,14.75<20元;另一种直接用20元减去每种零食的金额,即教材中的20-6.45-8.3=5.25,20-(6.45+8.3)=5.25,又可以分别讨论。可以看出不论学生用哪种方式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二)合理分组并且引导学生在组内各司其职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明确正确分组对于学生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再根据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和整合,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保证每个小组间的能力均衡和小组内尽量避免出现发挥相同作用的组员,随后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常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性格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诸多考察因素来进行小组分配,此外教师还要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明确自己在组内的地位和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做的事情,有组织领导能力和威慑力的可以作为组长的人选,不善言辞和性格内向且学习能力有限的可以负责组内讨论记录员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里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群策群力才能完成小学数学学科数学问题,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不耻下问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道数学问题来让学生思考运算过程,已知公交车初始点上有20人,路程中上车3人下车7人,已知每人票价2元,让学生计算这一趟司机需要收多少钱,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得出(20+3)*2=46元,有些学生会对下车7人产生疑惑进而走进思维误区,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得分工不同从而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于无法理解这一数学问题的学生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辅助理解。
(三)革新传统数学教学思想,充分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教师想要从以往传统教学思想中解脱出来就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有正确认知,能够不为了迎合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而真正发挥出其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发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里通过积极引导和给予充分自由的探索学习空间。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时要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精神的养成,明确每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利用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可以大胆考虑跟其他教学手段的融合,结合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运算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来举个例子,比如(88+104)+96=88+(104+96),通过观察和运算能够发现三个数相加,无论是先计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第三个数,还是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在加第一个数最后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探索和思考来深入理解相关定律。
(四)教师适当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思维引导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合作目的才能驱动所有成员共同进行思考,同时也能让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指引正确探索方向,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得到具有建设性和思考性的成果,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成果评价和教学反思都应该有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尽量使用游戏因素或者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只要学生在正确的研究方向上就不必要求所有研究成果大同小异,否则过度干预也会造成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束手束脚,无法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探索意义。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0.1米和120毫米之间如何进行比较大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两个数的单位并不一致,而且米和毫米之间是一千倍的换算关系,所以把120毫米换算成0.12米或者把0.1米换算成100毫米都能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在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的时候提醒学生对单位进行观察,然后再由学生进行探索思考并得出答案。
(五)加强学习技巧交流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习惯养成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有更多的探索和互相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引导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目的,同时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来总结在小学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心理开导和对探索过程里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客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在小学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三角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对三角形角、边、高进行介绍,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小明从学校到回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条直线500米到达,一种是需要直行300米到邮局然后再折400米才能到达,小明会选择那条路为什么?进而启发学生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要有明确认识和思考,通过合理分组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基本保持均衡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探索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丽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2,(16):148-149.
[2]拉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70-72.
[3]辛健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读写算,2022,(10):52-54.
[4]周振华.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考试周刊,2022,(1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