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建构“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
建构“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
来源:互联网 shenrui |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正文:

实现教学评一致的深度学习

         ——以“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一课时为例

鲁迅外国语学校 吴琴

【摘 要】“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着力于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情境为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以科学问题为核心,以活动教学为基本方式,交流评价对教学进行提升,实现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本文结合项目化学习的特点,阐述了“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模型构建、应用及教学启示。“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能自觉、主动地达成课堂的深度学习,目的在于发展高阶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情境问题 活动评价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在2022年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开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做中学”与“学中思”,达成课堂的深度学习,已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主流。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情境下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课堂上,我们需要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的这种模式,通过立足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交流问题,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建构性活动,由此创造出对新知的理解。

   建构“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把项目化学习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一言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核心知识,把知识由外显转为内化,将学科核心知识在情境中的再建构与创造,并创造性地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形成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从而落实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这些核心素养。

   一、“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模型建构

   “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指情境问题引领下的活动,开展交流评价的项目化学习。首先要创设一个真实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情境,把要解决的问题蕴含在特定的情境中;其次,教师要基于情境设计出指向核心概念的结构化、分层次的子问题和任务;最后,学生围绕子问题和任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活动,构建核心概念。 评价活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重点评价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实现教、学、评一致。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出“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模型。(如图 1):

图 1

   二、“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模型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视频:野外探险活动,由于迷失方向而遇难新闻。一个新环境中,辨认不清方向时,我们会借助什么工具?课堂上让学生借助桌上的指南针辨认这个教室的南方在哪里。并对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进行发展史介绍。(如图2)

    图2

   通过野外探险这个情境视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了解野外求生方法与增强野外求生能力。课堂上用工具指南针辨认教室的南边,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再通过指南针发展史这个情境的介绍,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呢?指南针能指南的奥秘是什么?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指南针的感性认识,还让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高阶思维

   小小的指南针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还蕴含了很多科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对指南针进行揭秘。在之前情境的驱动下,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和任务:①指南针用什么材料制成的?②如何自制一个指南针?③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走进情境,并提出指向核心概念的3个结构性问题和任务,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欲望和思维的驱动下,进而展开深度学习。

3.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任务一:指南针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磁体,铁块、铜块、铝块、木块、一元硬币、回形针)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回顾磁的相关知识,老师抓拍学生的活动视频或照片(图3)。等学生活动结束,师生,生生进行交流评价,得出并梳理磁的知识点。活动过程中,有一小组出现N-N相互吸引的错误现象,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评价交流时,有学生认为可能是磁极标反了,有学生认为可能是磁体被磁化了。针对这一矛盾冲突,通过实验演示磁化并观看磁化的微观模型,让学生理解磁化就是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还知道一些弱磁性物质也会被强磁铁磁化。

   图3

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老师演示活动,让学生构建探究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同时通过活动与交流,提炼这节课的核心知识并建立核心知识的模型(图4),掌握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形象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对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现象,及时进行课堂深层,通过磁化演示活动,观察现象从而解决了学生课堂上产生的矛盾冲突,更好突破磁化这个难点,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活动教学不断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任务二:如何自制一个指南针? 图4

   展示指南针发展史,让学生分析归纳出不同阶段的指南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条形磁铁、铜丝、钢针、铁钉、塑料棒,哪些材料可以来制作指南针?选择好材料后进而产生新的问题:如何使钢针获得磁性及如何让它能自由转动?通过学生交流评价后,得出方法,并小组活动:自制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图5)。 图5

   此任务体现STEM理念。通过指南针发展史这个情境,创设了问题,通过分析归纳,不同阶段的指南针都有磁体制作,能自由转动这两个特点,培养了学生通过对比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指南针材料选择的分析,加深对磁体、磁性、磁化核心知识的理解,并明确了选择钢针这个材料的优点。根据指南针的两个特点,从而设计出让钢针获得磁性及能自由转动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自制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并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在一系列问题驱动下展开学生活动,让学生对指南针的认识从低阶到高阶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科学推理和论证能力以及质疑创新的理性思维能力,落实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任务三: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学生利用自制的指南针找到教室的南方,并分析为什么都是针头指向南方?进而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指导学生课后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去解决疑问。

   利用自制的指南针找方向,不仅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和动手能力,还对磁化概念进行了深化,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认为是地球是个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而大部分同学对这个抽象概念不了解,所以指导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解决此问题,不仅为第二课时的磁场与磁感线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借助互联网寻找自己的需求,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

4.交流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通过头脑风暴练习(图6)及例举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及时对课堂进行交流评价 。

   

   

   

    图6

   两个头脑风暴练习既可以评价核心知识的掌握度,还可以评价学生科学素养是否达成。通过例举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及展示,可以让学生建构从现象到本质到应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交流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中,重点评价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

三、“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教学启示

“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教学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合作交流的空间,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和创造过程中, 逐步落实科学素养。“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教学非常符合当代教学的理念,适合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模型在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给我的启示有以下三方面:

1、主题情境生活化

   在教学中,将主题情境生活化,教师用日常生活中易见、有趣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既使学生觉得学习活动贴近了生活,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他们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知识得到了较好的建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是课堂有效的切入点,真正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回归生活、学生主动体验,引导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从而使学生领略“科学来源于生活”的内涵与“科学为生活服务”的意义,更有效地建构深度学习的课堂。

   2、情境问题活动化

   课堂上需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地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抓手和一条主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探究问题并逐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活动,既可以满足其操作兴趣,又可以使其不断体验并尝试“发现”与“成功”的乐趣,可以激发,维持并发展其对科学的兴趣。

   情境问题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从而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培养迁移能力,激发科学思维,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3、课堂活动评价化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追求,学生发展水平和状况是学习评价的焦点。灵活运用课堂提问、学生质疑、小组讨论、课堂检测及学生自我评价等方法,发挥课堂学习评价的形成性功能。课堂学习评价是“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态度、合作技能等,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发于境。情境是学生生成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为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育提供重要的平台。情境问题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石,活动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方式,交流评价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提升,师生、生生互动是深度学习的灵魂,实现教学评一致的深度学习是“情境-问题-活动-评价式”课堂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宪超.深度学习[M].科学出版社,2019

[3]戴申卫.基于问题解决得情境案例教学[J].地理教学,2018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双月刊)是由中国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期刊社负责出版的人文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1930年创刊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
中国林副特产《中国林副特产》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303/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广告、...
国防制造技术《国防制造技术》
《国防制造技术》杂志,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789/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技术交...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是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自1997年正式创刊以来,坚持高标准办刊,以文入选,以其较高的学术品刊(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繁荣社会...
农村.农业.农民《农村.农业.农民》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026/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农村...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联络
2007-2021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qkwtougao@126.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1 中国期刊网(sook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0005474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qkwtougao@126.com    
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