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育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满足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为教育强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建设和谐校园要求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亟需创新[1]。美育教育满足了时代的要求,也解决了目前教育的困境。而在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美育教育想要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和谐校园和美育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和谐校园;美育;教育
一、和谐校园和美育教育的概念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而教育发展也已进入新时代。同时,我国目前正积极推进“三孩”政策。在这样的大前景下,如何发展教育已经是不可逃避的问题。教育行业发展、实现生有所育、育有所成,这是党的决策下的要求,也关系到我国受教育者成长问题,是新时代下社会稳定和民族长久发展的需求。
(一)“和谐校园”概念及要求
和谐校园可以说是一种具备人文、科学、开放以及民主等特征的生态系统,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性规律的。而和谐校园的构建要满足五个要素,人和谐、事和谐、物和谐、景和谐、情和谐[2]。从教育层面而言,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实现教育生态平衡的一种举措,能够满足校内受教育主体之间的和谐相处[3];就社会层面而言,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向着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校园的构建能够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就个人层面而言,和谐教育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被公平、公正对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科学务实为落脚点。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4]。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要保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教师和谐、学生和谐、师生和谐。
(二)“美育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美育教育指的是培养审美,用美丽的事物和事件来感染学生,影响和启发学生的精神世界。美育的发展有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提升人文素养,也的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需要加强引导学生感受美,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创造力。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包含三点。首先,“美育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其有利于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5]。其次,“美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最后,“美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和提高全民幸福感。
二、和谐校园与美育教育的联系
要做好建设和谐校园背景下的高校美育教育,必须要对和谐校园和美育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要坚持以“审美”提升为标尺,将“美育”和“和谐教育”相融合,使二者互相服务、互相推进。最终才能提升高校的育人水平,才能达到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教育发展的目的。
(一)美育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一方面,美育教育能够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发展的和谐。高校美育老师通过培养学生追求审美,塑造审美观念和提升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的完善外在美、语言美、行为美。在教师身体力行的引导下,学生才会逐渐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和谐人才。
另一方面,美育教育可以促进人际关系进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知道,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荒岛,我们必须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打交道。不论是在高校内,还是学生出了校园,都势必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而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理性处理人际关系,学生在美育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审美的人、有独立思维的人、宽容待人的人[6]。“美是和谐”的观点告诉我们,社会美深受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的。只有社会主体成为了这些具备审美的人,校园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才会变好,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变得容易。
(二)和谐校园环境推动美育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人和谐、事和谐、物和谐、景和谐、情和谐。
第一,人的和谐能够促进美育教育。在和谐校园的环境中,不论是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有人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了规范和约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按照“美”的要求发展。而这种人的和谐最终也会反向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人们在潜移默化之间塑造更完美的人格。
第二,事的和谐能够推动美育教育。这里的“事”主要是指学校的事业,比如学校的教学能力、学校对外的口碑建设、学校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学生的日常活动等等。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下,方方面面的“事”都变得井井有条,学校的凝聚力和整体口碑不断提升,而美育教育也会在这种以礼相待、以诚相待、积极向上的环境下不断完善。
第三,物的和谐能够影响美育教育。和谐校园的构建下,最终会实现物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和谐的校园规章制度、学生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教师的岗位职责等等。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不仅是“物”本身的和谐,还有师生共同维护“物”的和谐。大家学会自我督促、彼此督促,在按照制度办事的思维中,不断影响着师生的美育教育。
第四,景的和谐融合美育教育。学校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建筑物、艺术品都会对大学生起到提高审美的作用。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下,学生接触越来越多的美物、美景,在和谐的物质环境中陶冶情操。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提升最终也会融合进高校美育教育中,帮助师生完善人格。
最后,情的和谐升华美育教育。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下,校园内的主体之间形成丰富的感情,师生之间更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和善的校园风气。而这种情感的和谐也将会反向推动美育教育,让师生情感升华,灵魂升华,审美升华。
三、以和谐校园为目的的美育教育途径
构建和谐校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需要漫长的过程和不断发展构建理念。而在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多方努力。只有在多方的探索下,人和谐、事和谐、物和谐、景和谐、情和谐的和谐校园构建才能最终完成。
(一)“人和谐”以人为本
以和谐校园为目的的美育教育途径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校园生活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人的和谐与否最终也会影响到校园的和谐与否。而校园的人主要分为学校管理人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首先,学校管理人员能够决定学校的整体方向,也是整个学校团体凝聚的纽带。故而,高校领导需要扩宽眼界、重视和谐校园的构建、重视对美育老师的栽培、重视受教育者的培育。高校内可以开展美育课程公共必修课,以修学分的形式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教育者本身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对美育教育进行创新、与时俱进,要做到以身作则从点点滴滴之间影响受教育者。美育老师要在校园内宣导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对美育课程内容及考核标准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让他们体会到和谐相处、愉快沟通的幸福感。学生则对教师保持尊重的心态,学生彼此之间和睦相处、积极交流,并参与到美育课程选修课中。
(二)“事和谐”以事为核心
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学校的事业建设,高校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地方,教育事业是高校的终生使命。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比如校训、校歌、校风等。另外,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事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校领导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要将教育者的教学质量、师德师风的考核作为年度考核标准,对思想不正、品行不端的教师进行处理。美育老师更要注意自身素养提升,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自身也要形成正气之风,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在美育教学过程中,要对美育教学内容做好规划和创新。美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教学内容中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相接近的内容,如自然美、社会美、文学美、音乐美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育的积极性,让学生个人品格得到美育的熏陶,进而培养出爱校爱同学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校园事业建设中来,与学校的荣辱产生共鸣[7]。只有学习氛围浓郁、凝聚力强、校园文化正的校园,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才能最终实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中国。
(三)“物和谐”以物为基础
上文提到,此处的“物”指的是规章制度相关。除制度、规则等,“物”有时候也代表学校的基础设备等。这些“物”是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也是学生了解校园的基础。美育课堂中,增设“大美校园”这一板块,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校园,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础建设,翻阅并学习校园的历史文化、考察校园建筑风格的象征意义、探索校园花木、传统活动等相关故事。例如,为什么北京大学校园名为燕园?中山大学有十八铜像?为什么广州东华职业学院里的湖叫映月湖?为什么广东东软学院采用欧式的古堡建筑?在课堂上,教师以创新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不等同于入学教育,是以“美育”的眼光剖析学校的规则制度。同时,学生也是制度制定的参与者,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结合学生学习生活所需来为的校园规章制度的制定献言献计。只有让学生切身了解到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再让学生主动投身到学校的建设中、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才能推动学习主动和探索建设更好地、更和谐的校园。
除此之外,校方着重制定抵制校园暴力的有利制度,为抵制影响校园和谐的一切障碍下功夫,要培养学生杜绝校园冷漠、校园暴力的心态。
(四)“景和谐”以景为寄托
高校拥有偌大的校园,景色宜人,文化气息浓厚。学生刚进入校园时,会感到校园的一切都很新鲜。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司空见惯,甚至有学生看到花开、叶落、鸟鸣都变得“麻木”,没有意识停步欣赏。要构建和谐校园,希望学生能用心感受、欣赏和感知校园的美景。作为美育老师,一来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为人师表,从气质言谈上给学生带来一股美感。二来,美育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学校风景的美丽、感受和谐校园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美化校园,或组织丰富的美育比赛项目,如以校园美景为主题的摄影比赛、诗歌创作比赛、书画比赛等。让学生在美丽的校园中感受到自然与和谐的力量,培养出乐观生活,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五)“情和谐”以情为基调
不论是人和谐、事和谐,还是物和谐或景和谐,都离不开“情”的和谐。可以说情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调,如果没有情感的融入,和谐校园生态的构建将是没有灵魂的。作为老师,首先要培养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之间要做到和睦相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师生之间要培育和谐的感情,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和帮助的同时,学生给予教师尊重和理解[8]。在教育过程中,美育老师要学会以“音、诗、画”为元素,陶冶学生情操,教育学生正三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家爱国爱校园的思想。美育老师是校园“情和谐”建设的纽带。情不仅仅存在于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有益身心的活动,更是培养学生“校园情”的有效手段,如组织“我与校园的故事”演讲比赛、组织各种各样的文艺晚会,让学生在艺术文化中表达自己对学校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
四、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美育教育也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可以让学生发展为身心健康的少年,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高校美育教育,高校教育者要在方针政策、课程设置、活动组织、文化探索等方面下功夫。在高校育人方面,要坚持建设和谐校园的理念,用“美”培养出一群互帮互助、互相友爱、爱国爱党,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追梦人!
参考文献
[1] 盛振文. "五育并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22(6):3.
[2] 马生荣. "美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
[3] 张成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实践路径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22(12):4.
[4] 鲍晓祥. 实施和谐德育创建和谐校园[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8(8):2.
[5] 刘小华, 许冬玲. 美育视域中的高校和谐校园构建[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3.
[6] 杜明杰[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价值理念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4):2.
[7] 刘燕.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3):3.
[8] 李舒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观点探析——和谐校园[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