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毛庄中学 赵 影
摘要∶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其中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突出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
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普遍感到力不从心,认为比数学难学,在科学探究和学科发展上存在低效的状态,阻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大力优化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农村初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更应充分引导和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实验的各项数据和每个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障碍。
由于传统认知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思想深处认为主要的教学是基于应试教育,在课堂上的主要目的当然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更注重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复练习,直至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此外,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长期没有发挥主体作用,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会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只有正确地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通过丰富的知识来开阔眼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1]。
二、农村初中基于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
(一)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在实践中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加上教学实验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逐个进行指导,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探究创新精神,而且对于他们日后的专业学习和个人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合作小组中,通常使用4-6人的小组,并确定一个优秀的小组组长。帮助本组成员明确设计的问题和目标,并进行合理分工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沟通和探讨问题。有些实验很难单人完成,需要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参与。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协作互助、共同进步,对学生很有帮助[2]。
例如,在进行“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分组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分组的时候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大家合理分工、取长补短,共同进行实验设计,将实验观察和操作、记录、进行明确分工,最后一起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和其他的小组一起进行沟通交流,强化合作的作用。从而提升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通过自主实验,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在探究式实验学习活动中,教师把课堂上的时间充分地归还给每个学生,教师通过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可以直观的将实验与概念进行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现其有效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们完全能够亲身体验参与到探究实验活动中.教师能够不断加强 对教材中物理相关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逐步提高了对学生们的基础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掌握能力[3]。
例如∶在苏科版九年级 “第十三章 第2节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说的太高深学生反而听不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展示相关的电路实验,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和科学思维活力。之后教师再提出“如果只有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有什么连接方法可以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学生了解后都会积极地展开思考,并借助实验器材对其进行连接,从而获取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首尾"相连;一种是"首首"相连、"尾尾"相连。此时,我们可以再增设两个开关,让学生对其连接,探究出串联与并联的不同之处。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增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在实处。
(三)通过创设知识的联结,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只有结合自己所学,进行加工获得经验,才能达成有效的学习,特别是在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学生要学会建立知识的联结,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知识联结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3节 光的直线传播”,生活中可用的相关器材和素材也比较多,常见的有手电筒、激光笔、小孔成像器和日食、月食、手影等,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在生活中所发现一些器材,比如说软橡皮管、玻璃杯装满水、激光笔、果冻等。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以及学生搜集的器材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之后教师通过光的由来为切入点,然后提问学生,再展示相应的器材,让他们找出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人们应用这一规律又可以做哪些事情。用这样的方式增加他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领实验,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在长达几千年的物理学的历史长河里,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才会有那么多的学者花费那么长的时间甚至毕生精力去探索去发现,这才持续推进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物理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教材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学生探索的目的,而没有结合学生在生活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探究,这样做不利于有效的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不利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建立,当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的时候设计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去进行探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用问题来印证实验[4]。
比如说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找出实验中的重点,通过问题的辅助引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对物理实验中反映出来的物理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开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学生设计以下的问题:“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开关放置在任何一个用电器旁,会对整个电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一个并联电路中不同的分路放置了开关,会对整个电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在串联的电路中开关在任何位置都是可以对整个电路(所有用电器)进行控制的,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开关可以对整个电路(所有用电器)进行控制,而支路开关只能够控制这条支路的用电器,所以,开关的位置对串联电路还有并联电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样的问题密切联系实际,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里的总闸是可以控制所有的灯的,而单独的开关只能控制某一个电器的开关,所以如此去设计和进行实验可以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他们的物理科学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洪忠.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女报:时尚版,2020,000(001):P.1-1.
[2]马俊山.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00(005):107.
[3]朱文亮.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时机[J].中外交流,2019,026(016):255.
[4]王雪.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