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意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意识
来源:互联网 shenrui |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正文:

-贺秋菊(武汉澳洲国际学校)

[摘要]

  2022年英语新课标新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其中,文化意识指的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取向。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不断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在学英语语言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英语学习兴趣激发,语言能力锻炼,更要注意文化意识养成。然而在目前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学生普遍还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尽管在课堂上可以理解所学知识,但是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还非常浅显,这阻碍了他们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也无法让孩子们对不同的文化产生正确的认识。据此,本文章就文化意识培养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跨文化,英语学习

[引言]

?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传承与发展文化的重要工具。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越来越突出它的交流功能,以及文化传承的功能。随着中国的社会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我们弘扬习书记的文化自信精神,借助英语这一个语言工具,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文化传统展现给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与此同时,教师们也突破以往的教学误区,在教学中引入中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们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以及跨学科的融合知识。本文结合本人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和跨学科的融合。

  一,挖掘课文文本背后的文化

  英语教材中每一节内容中都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或人文文化,但是需要老师认真去挖掘和引导,讲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深挖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与我们自身的文化加以比较,因势利导,积小成多,强化学生对本文的深度理解。例如在教材super minds2 unit1的歌曲部分,Mr.Blue晚饭时使用刀叉,吃的整只鸡,土豆泥,水果,橙汁等;以及在Unit3短文理解中:We go after school for our dinner. I have pizza and chips.学生常常会提出疑惑:为什么西方人晚饭不吃大米饭。这里就涉及到了中外饮食习惯的差异。这里的差异首先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上:中国人使用筷子,而大部分西方人使用刀叉;东西方饮食差异还体现在饮食观念上:中国人重“和”,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而西方人对饮食强调课学与营养,烹饪的过程都是严格按照课学规范形式,使用的调料会精确到克,烹饪时间会精确到秒,而且西方人对食物的选材极具规范,多以荤食为主,烹饪时往往以整块肉或者整只禽类为主,并且不吃内脏,对于蔬菜的选择也比较单一。学生在了解了背后的文化差异后,减少了学习中的一些障碍,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在super minds2第3单元 从单词到句子到文章中随处可见”cafe'”的“影子”。比如 Our town has got a cafe’. The cafe’ is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cinema. My favourite place in town is the cafe’. 很明显,英语语言背后也隐含了西方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咖啡不只是一种饮品,它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欧洲国家。遍布城市与乡村的咖啡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西方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如果说咖啡在西方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茶文化就是中国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茶不仅手势一种饮料,更承载着中华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貌似在学习西方的文化,但是如果老师精心挖掘和引导,可以很好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我们在学习单词时,习惯性地把英文单词与汉语的某个意思做一一对应,结果会产生令人迷惑不解,笑话百出的现象。如“senior citizens”一词,不是“高级公民”的意思,而是西方对“老”的一种避讳,是指年长的公民。又如“rest room”不是“休息室”,而是“厕所”。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英语中有许多文化丰富的词汇,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在教授学生词汇地同时,也将隐藏在背后地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和运用。

? 以Super Minds第9单元的重点单词里“cousin”为例,学生非常困惑,为什么英语中的一些称呼有些只区分男女性别,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这就是单词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文化差异。在中国我们习惯于“七大姑八大姨”,讲究关系的连结,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关系都比较复杂;而西方推崇男女平等,这样不区分配偶双方的性别的称呼就显得男女平等,因此在英语里称呼女性的姑姑姨妈统统为“aunt”。再如“brother”表示哥哥呢还是弟弟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兄为父的观念,哥哥就是哥哥,弟弟就是弟弟,责任和大人对他们的期望都不同,再比如表示晚辈的“nephew和niece”是在西方文化里不分侄子外甥或侄女外甥女的,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里侄子还是外甥,侄女还是外甥女是不一样的。

  以上的例子枚不胜举,这要求我们语言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备课,深挖课文单词背后的文化因素。再以Super Minds2第3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Where we live。首先课文导入部分有很多重点单词比如cafe’,school, playground等。再教授这些单词字面的同时,也可以结合中西方文化方面进行拓展,比如中国受西方咖啡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大型城市也随处可见cafe’,以及西方国家cafe’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比较中西方的学校差异进行拓展,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学校比较回归自然,校园设计也比较开放,而在中国的学校中,校训可以随处可见,对于校风和纪律的要求比较严明等等。在教授本单元有关“地点”类的单词后也可以适当的拓展一些中国著名的地标,来帮助学生建立连结。

三、通过引入俚语来进行文化渗透

  习语是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简洁而内涵深刻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习语中蕴含的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故事不仅可以让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文化意识。在英语语言中,有大量的俚语,如果了解这些俚语背后的来源,也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俚语“by the skin of my teeth”的意思是“虎口脱险”,这种说法来自哪儿呢?其实它是取自《圣经·约伯记》中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约伯遭受了来自撒旦的可怕磨炼,但是最终被上帝所救。在英文写作或者阅读经常可以碰到一个短语“in a nutshell”,意为“简而言之”,用于总结,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哲学家西塞罗曾目睹过一件物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居然被抄写在一篇小小的羊皮纸上,这羊皮纸小得都能装进核桃壳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出现的习语,引导学生追溯它们的来源与背景,探讨它们的发展与运用,能使英语教学充满色彩与乐趣。

如果教材中没有俚语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主动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相关资源来作为补充。比如Super Minds第3单元单词里behind一词时,老师可以引入俚语: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课堂上,在引入俚语时,让学生们先去探索,猜测其含义,最后老师来进行总结拓展。

四,关注语法差异,在语法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 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学生学习地都是哑巴英语,且语法知识也没有充分地体现到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语法也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要因素,在多数人看来,语法实际上就体现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

英语和汉语的文字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同,在汉语中,我们的习惯通常是主次分明,注重顺序,而英语往往不会在这一点上更严格讲究。比如姓名,我们是姓在前,名在后,英语中就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时间的描述上,我们通常是先介绍年份,然后介绍月份,再说日期,而英语中则是反过来进行描述。这个思维定势很难通过一次课或者几次课可以扭转学生地观念,所以,在平时潜移默化的教学环节中来锻炼他们的思维。比如,本学期在每节英文课的前两分钟都有一位Calendar Monitor(日历小班长)带领大家一起认识当天的时期,格式如下:Today is Monday, February 24, 2022.在每次英文课上两分钟的练习中,他们不自觉可以脱口而出日期,并理解中英文日期表达的差异。

  还是以Super Minds2第3单元的语法--地点介词为例,如果是淡出的语法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会觉得无聊,但是如果此时引入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在讲解各个地点介词的用法后,引导孩子们结合地理文化知识来举例子,会使他们印象深刻。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敏捷,具有发散性,有些孩子的例子是: Hubei province is next to Jiangxi province.有的孩子给出的例子范围更大,比如:China is between Japan and Italy.在轻松愉快的练习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对学生传达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能够对西方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表达失误,那么学生能够熟练表达的同时,其文化意识也能够成型。

五,英语口语表达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日常交流交际交往中,中西方语言之间还存在很多差异,在我们国家,一些表示礼貌、亲切、关心的用语往往可能在西方国家就会被认为是侵犯个人隐私,甚至是一些禁止的话题,学生如果在表达中没有注重这些细微的差异,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原则上的问题,那么教师在授课时除了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之外,还应当指导学生明晰表达的场合。

  首先是称呼语,在西方称呼语中,习惯会在姓氏前加上Mr/Mrs/Miss来称呼别人,而中国人常用职业或职务来称呼别人,比如“万校长”对应的英文称呼就是Mr.Wan;张老师对应的英文称呼就是Ms/Mrs/Mr. Zhang.中国熟人见面会经常问“你去哪儿?”“你工资多少?”“你结婚了么?”等,但是西方人认为这样问会侵犯他们的隐私。

  其次,在中国人收到表扬时,自己会贬损自己来表谦虚,而英文国家人则说:Thank you.者在做错事或者打扰到别人时会脱口而出”sorry”,即使是父母和孩子中间,”thank you”,”sorry”这些词都会经常出现,如SuperMinds2第5单元的对话部分,Misty和她妈妈的对话就体现了这个文化差异,而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这些表达上稍微有些含蓄。

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多元活动中培养文化意识

?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应当注重课外延伸,通过设计多元英语活动来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意识教育。中国和英语国家都有丰富的节日,这些节日反映了每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信仰与习俗,体现了文化的传承。英语教学中有机结合中西方传统节日,带领学生探究节日的来源与意义,比如在自然拼读小故事里有一篇是关于Christmas的,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圣诞节的风俗,如把礼物放在Christmas Tree下面的,课堂上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分工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对话表演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另外,在课外阅读中,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英文绘本,视频,电影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从而对西方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其可以更加直观的体验西方国家的人文风情。???????

[结语]

?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国际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文语言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深挖掘、整合教材中的文化内涵,通过词汇、口语、语法,俚语以及各种教学活动来渗透的跨文化意识,并通过课外延伸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加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化,使学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不同的文化能够形成客观而正确的认识,这一过程也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连友 中国饮食文化.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赵荣光 饮食文化概论。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王建萍. 浅析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 科技视界,2014,(30)

4.乔艳敏. 中西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J]. 中国市场,2016,(02):202-203.

5.Wilkins.D.A.1972 Vocabulary: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Publishers)Ltd.

6.徐志平.初中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19(13):124-126.

7.徐建明.初中英语教材拓展阅读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案例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9(24):92-93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浙江档案《浙江档案》
《浙江档案》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055/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业务研究、...
中国体外循环《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941/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著、...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名: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由西安航空学院学报主办。《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以高职教育为主要特色,集教育...
净月学刊《净月学刊》
《净月学刊》是由吉林省公安厅主管,吉林警察学院主办的公安法律类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6年,原名为《公安论坛》,1999年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后更名为《吉林公安高等专...
林业科学《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杂志,于195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908/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简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月刊)创刊于1991年,是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是以宣传可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联络
2007-2021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qkwtougao@126.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1 中国期刊网(sook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0005474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qkwtougao@126.com    
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