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改革中,语文作为其他学科体系的延伸和升华,在实际教学中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既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也是研究校本素材、生活教学、情感教学的有力载体,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存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建设者,特别是语文老师担当的班主任,是学生教学最知心而熟悉的陪伴者,有力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内心的情感主脉,深耕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内心世界,强化教学中对“教与学”的认识、思考和肯定。
关键词:班主任?语文教学?情感价值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素养和素质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味良剂--“米”,而班主任就充当着“巧妇”角色,洗米、水量和米量多少、温度控制等都大有学问,特别是班主任教授的语文课堂环境中,要学会去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格、家庭、学业水平高低等因素,因材施教,将脑海中的“米”不断转化,不断提高学生素养。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以班主任日志作为研发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
新课标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领域和方法中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班主任工作繁琐而复杂,但是我每天都会叫些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谈到语文日志和生活日志,将每天的学生活动进行学生总结,问题分析,反省畅谈,将突出问题进行日志形式的班级展示,比如,孩子们上语文课迟到,我会让孩子们听着外面蝉声和鸟声联想学到的诗词,有些抓耳挠腮,支支吾吾给出“蝉叫惊天人,未有游子归”,有些面色顿变,连连求饶,有些快速给出“鸟鸣山更幽,蝉躁林愈静”等,这时对于未答出学生,我会让他在语文课上分享几个励志故事,并对此次行为作为“典型”在班级展示,让他认识到迟到的错误性,并能以身作则,这样既增强语文古诗词的回忆,又能让他深入体会;还有一次,在学习《我与地坛》这一课时,文本中在讲到母爱对史铁生的影响时,我不自觉地发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史铁生,你会恨这个昏暗的世界和母亲的时常唠叨吗?你下辈子还会选择过这样的人生吗?你会对母亲说怎样的话?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接连不暇的答案,我将手机的答案小心翼翼的记在日志本上,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几个学生回答:有人这么写到,不,我恨这个世界,恨唠叨的妈妈,他们的天天唠叨就像刀子一样宰割我的肉体,吞噬我的血肉;还有个女孩子说:下辈子我会做他的母亲,静静陪着他,聆听他的苦衷和痛楚,呵护他的幸福,至死不渝;甚至有孩子谈到,下辈子太长,不争来日方长,只争朝夕朝朝暮暮........我将孩子中激进的答案一一标注,打电话去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以及找孩子谈心,事后将日志内容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成一篇篇故事以多媒体视频与他们分享,交流。
二、从语文教材中发掘育人素材,倾听孩子心声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更加规范和明确,使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而且语文课程对青少年的思维和精神滋养、涵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应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强化生命思考、情感体验升华、人生无常质问。在讲到朱德总司令中《回忆我的母亲》课文中,当我念到课本第一段“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可以写封家书谈谈我的母亲吗?我眼前一亮,是啊,何不以孩子的视角去发掘文本的情感价值,那天,我收到很多封家书,很多孩子字里行间都谈到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但惟独有一位学生在心中说道:”老师,我出生就没有爸爸,妈妈在我出身时就抛弃了我,我不懂母爱是什么滋味,对不起,我完成不了作业”,读到这里,我眼泪不自觉溢了出来,那天,我悄悄跟着他来到他家,映入眼帘的是风雨飘摇的房屋,报纸糊的窗户,油渍沁满的残缺的碗,发黑的床单等,我想我是不是过于残忍,自私的揭穿一个羸弱孩子心底最不能触碰的伤疤,悄悄回来后,我找了网上类似的视频,并在班上分享了张桂梅的华坪女高的故事,这个孩子哭了,很多孩子都被视频情绪所带动,接着我将孩子家书内容做成剪辑发到家长群,收到很多家长回信,我将信中内容一一展示给孩子,很多孩子感动哭的同时也不假思索的说道:“原来我爸妈这么在乎我,我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等”,我想,这才是家书中的价值—传递的真善美,即使以孩子的伤疤换取一节课的感动,但至少迎来了他们毫无顾忌的情感宣泄和情感慰藉,体会到最真的父母爱情。再比如在学习到《论语十二章》时,谈到孔子赞美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却能自得其乐,有同学提出“老师,我觉得颜回不应该被表扬!他生活贫困,还不积极去创造财富,实在是太消极了!”班上同学也纳闷了:对哦,可是这是孔子的话,怎么会错呢?介于此,我按照辩论赛的方式让他们讨论,从金钱至上到物质利益,从德育层面到情感案例,看着他们热情洋溢,也许,结果不管如何,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都能得到暂时的安歇和停脚。
三、语文是班主任发现孩子独特视觉和认识学生的窗口
最幸运的是,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初中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有更多的观察学生的机会,如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以便于我们观察学生掌握学生最新动态,为下一步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思路。“课前三分钟分享”“名句名篇阅读”。一方面锻炼孩子的胆量,另一方面也能锻炼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且扩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声嘶呐喊”我向孩子们播放茅屋图片,在聊到杜甫穷困潦倒、蹉跎一生时却依然心系国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中印边疆牺牲的烈士视频进行播放,并带着孩子们齐读“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有些孩子情绪被带动,自告奋勇来讲台谈到杜甫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的愤懑、无助,班上甚至很多孩子上台在黑板上出示杜甫在茅屋前的表情画像,看着他们跃跃欲试而神情专注,我将这瞬间一一记录;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在学到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说道黄沙莽莽,萧条无际,又谈到《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而不斜。带他们掠过历史足迹,看到很多学生迷茫的眼神,我又重新举了新疆等西北的沙漠,黄沙漫天,当年征战将士毅然决然征战沙场,纵使马革裹尸,依然未悔,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春风不度玉门关等,孩子们恍然大悟,在课下自发举行“我和西北有个约定、我和战士有个对话”等活动,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度千年约定,他们乐此不彼,并自发申请去烈士陵园寻觅先人足迹,我想,作为班主任而言,我是幸福的,可以守护孩子的成长,作为语文老师而言,是快乐的,可以欣赏每个孩子的情感表达,通过自析-自议-自评方式,也能让平常不起眼的孩子都能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不正是语文所希望传递的情感价值吗。
??志行千里,不如须臾之所研究。班主任是个大角色,特别是语文教学环境充当的角色,应对学生有的放矢,在语文教学中更有体现和感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丢弃任何一个学生,让学生智乐相长、学有所长。
教学参考文献:
[1]任秀杰.浅谈将语文教学融入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J].数字化用户,013,19(12):78
[2]王玲.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吉林教育,2015(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