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 樊菊香
摘要:怎样让预习拉开精彩的课堂教学序幕呢?首先,家校联合,达成共识,让预习成为常态。其次,精心组织,悉心指导,助推预习三环节。读:让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得到充分的体现。认:让孩子们自信满满,能准确地读词语,流利地读句子,通顺地读课文,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积:巩固提高,实现从语文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最后,检测评析,巩固提高,提升预习实效。小组互评,激发学生更加自觉、积极、认真地预习,提高预习质量。教师评价,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找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想课堂。
关键词:预习;课堂教学;序幕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前奏。那么,怎样让预习拉开精彩的课堂教学序幕呢?结合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谈一谈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首先,家校联合,达成共识,让预习成为常态。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对提倡孩子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弘扬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积极进行家校联合,与家长在预习思想认识、方法指导上达成共识,尤为重要。因此,开学初,预习指导课是我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会将预习的具体要求用大屏幕呈现在学生面前,领着学生逐条操作演练,熟练掌握。两周后将预习要求发在班级微信群里,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同时,借助家长会、微信群、打电话等沟通平台,告知家长“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缺少哪个环节,都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向家长阐明预习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请求家长监督执行,让学生预习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坚持下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就养成了。起初,我会给家长发预习友情提示。如“请和孩子一起用识记方法学习生字”“请和孩子比一比谁读文章读得好”“请和孩子一起背诵描写夏天的几首古诗”等等,开始,部分家长并不理解,有位家长回信息称:“越俎代庖要老师干什么?”但经过一段时间“吹风”“备料”后,家长发现孩子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很大兴趣,思维方式、学习空间有了拓展拓宽,也就不再“牢骚”了。
其次,精心组织,悉心指导,助推预习三环节。
语文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阅读、识记、积累”是我指导孩子预习的三个重要环节。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真实、更实效、更精彩。
读: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而读是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课文,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三读”:初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圈画生字词,识记生字,扫清读书中的“拦路虎”。再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标上“?”,以备课堂答疑解惑。反复诵读好句好段,体会好句子、好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熟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将读得最好的一遍请父母用手机录下来,以备监测评价。学生只有在课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老师在课堂上才能指导他们更好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让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得到充分的体现。
认: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由于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不让学生提前介入识字,仅凭课堂教学,孩子很难熟记、消化大量生字。因此,在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时,让孩子圈出生字、划出生词,给课后“我会写”和“我会认”的生字注音,试着组词。这样做,不但会加深孩子对生字的识记,而且会让孩子初步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句子中、文章中的意思。针对课后要求“我会认”的字,可以让孩子用自己擅长的识字方法自学,并让孩子在识记字的旁边标出音序、部首和笔画数,不确定部首的字查字典解决。这样,孩子们基本上可以自己把生字学下来。在课堂上,孩子们自信满满,能准确地读词语,流利地读句子,通顺地读课文,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积:“积累 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低年级孩子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够强,但极好的记忆力是他们的的优点。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为“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做到两点:一是自由选择积累。一篇文章读完,把自己认为用的好的词语摘抄下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选择,好学乐学,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二是拓展外延积累。沟通课内外,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如何体现新教材这一思想?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预习时多点心思。如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有关春天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前,我就指导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相互交流。教学结束后举办赛诗会,巩固提高,实现从语文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
最后,检测评析,巩固提高,提升预习实效。
检测评析具有查漏补缺、矫正纠错、发现调节、优化思维、拓展提高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认真审视自己学习过程的机会,让它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检测评析是指导孩子预习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小组互评。学生互评时,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得到他人肯定的愿望。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我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开火车朗读生字、词语和课文,读后相互评价,评出预习进步星,累积10颗星换取“预习明星”上光荣榜。以此激发学生更加自觉、积极、认真地预习,提高预习质量。
教师评价。布置的预习作业如果不及时检查反馈,预习就会流于形式,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会将学生预习作业完成用心的、有创新的拍成照片,放在大屏幕给学生示范观看,并发班级微信群里予以表扬,激发学生更好的乐学。同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找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想课堂。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孩子的后继学习与发展打好底色,进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让预习拉开精彩的课堂教学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