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多式穿越:小学语文革命题材学习任务群新样态
多式穿越:小学语文革命题材学习任务群新样态
来源:互联网 shenrui |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正文: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曹利锋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小学阶段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从单篇教学走向整组教学,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从文本体验走向情境体验。本文围绕构建革命题材学习任务群,以多元勾连式“穿越”思辨,丰润革命情怀“价值认知”;多向聚焦式“穿越”感悟,丰厚革命情怀“语言内核”;多维融通式“穿越”实践,丰盈革命情怀“情境体验”,挖掘革命题材特有的育人价值,使革命传统教育深向学生的价值认知、言语内核与情境体验相融合。

   【关键词】革命题材;学习任务群;新样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统编版教材在精减课文总篇目的大背景下,革命题材课文的选编不减反增,小学阶段共40余篇,从单篇教学走向整组教学,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从文本体验走向情境体验。因此,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的学习任务群,要挖掘革命题材特有的育人价值,使革命传统教育深向学生的价值认知、言语内核与情境体验相融合。

  一、多元勾连式“穿越”思辨:丰润革命情怀“价值认知”

  革命题材课文创作年代距今甚远,受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价值认知,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依托学习任务群,多元勾连与文本相关联的背景、人物、故事等资料,结合图文、影像等方式,打破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走进文本,触摸革命历史,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独有的育人价值,丰润革命情怀“价值认知”。

   (一)借助背景资料,冲破时空维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个“革命题材”的语文要素分别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冲破时空维度,达成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群制定预习单,通过网络、书籍或询问长辈等途径搜集背景资料。

  比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学习“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英国收藏的中国文物有8万余件;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有3万余件。学生借助背景资料,冲破时空维度,感受英法联军的贪婪、疯狂与野蛮。

  像这样,学生在预习时,依托学习任务群有指向性地搜集背景资料,课堂上将文本空白点和预学单内容勾连思辩,扫清了文本的空白点,冲破了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丰润了学生的价值认知。

   (二)依托链接资料,拓宽认知广度

  统编教材中除了革命题材课文之外,课后附加了“阅读链接”,推荐了相关的革命题材篇目的阅读片段、节选和书目,在学法迁移运用中,学生拓宽认知广度。

  譬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一课,选定时机将“阅读链接”《丰碑》插入,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中,理解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感受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革命先烈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正如这样,依托学习任务群勾连教材阅读链接资源,促进了学法的迁移运用,推进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拓宽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广度。

   (三)穿插影像资料,筑牢情愫厚度

  革命题材课文多是描写战争年代革命者浴血奋战的历史故事,以文字描述的方式抽象呈现,学生难以从字面获得情绪感染。学习中适机穿插动态影像资料,直观还原历史画面与现场,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人文主题单元整组学习时,穿插播放《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影像资料,将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革命场景、五壮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人物形象和开国大典盛大隆重的历史事件,直观形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像这样,依托学习任务群穿插承载革命战争特殊记忆的影像资料,学生产生了情绪的共鸣,激活了阅读的热情,形成了持续的浸润式学习,筑牢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丰润了对价值认知。

  二、多向聚焦式“穿越”感悟:丰厚革命情怀“语言内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的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因此,对革命题材课文的学习,学习任务群应立足文本语言,丰富语言实践,学生多向聚焦感悟,以编剧、演员、美工等视角,挖掘文本阅读训练点,关注语言表达形式,以丰厚革命情怀“语言内核”。

   (一)聚焦“编剧视角”,让文本语言立体化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学习时关注细节描写,立足文本内容,学生以“编剧视角”研读,感悟文本语言立体化。

  例如,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时,学生圈画毛主席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字词,领悟人物品质写批注,抓住编剧视角,理解文本。学习至结尾,学生自己编剧,:“这一夜,毛主席彻夜未眠。毛主席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围绕毛主席的动作、神态等迁移运用。

  以上片段的学习,学习任务群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学生聚焦编剧视角品读文本,培养了对文本阅读的能力、高阶思维的发展,让革命题材课文的学习充满了“语文味”。

   (二)聚焦“演员视角”,让文本语言生活化

  革命题材课文极具故事性,人物角色特点鲜明,为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及语言内核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中扮作“演员”,以“演员视角”运用角色对话朗读、情景演绎等多种方式,让语言文字活起来,感悟文本语言生化化。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片段“被捕时”,学生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将片段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情景演绎,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伸向文本语言内核,体会人物的内心。

  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沉浸于文本角色和故事情节,以“演员视角”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与角色产生了情感的碰撞,让革命题材课文的学习充满了“语文味”。

   (三)聚焦“美工视角”,让文本语言艺术化

  一个好的故事,除了编剧的剧本、角色的塑造,还离不开表达的方式,因此,学生要聚焦“美工视角”,探寻文本语言的表达秘密,破解语言密码,掌握表达规律,习得表达方法,伸向智慧更深处,感悟文本语言艺术化。

  例如,统编版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学习对比描写的运用,学生细读课文“父亲前后不同态度、我与父亲面对敌人的态度、父亲与敌人在行为”三处,关注对比描写的文本语言和表达效果,感悟对比描写的衬托作用。

  学生聚焦学习任务群,抓住文本语言表达规律,落实了语文要素,实现了“文道统一”,触发了思维的碰撞,感受到了语言形式的美,感悟了文本语言的艺术化。

  三、多维融通式“穿越”实践:丰盈革命情怀“情境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革命题材课文学习中,设置学习任务群,创造真实情境,打破领域界限和学科逻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多维融通,实现跨学科学习,达成“五育并举”。

   (一)融体育课程,渗透革命精神体验

  体育教育发挥着基础作用,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强大的体魄、健全发展的人格和坚韧的意志,懂得爱护身体、热爱生命,将革命题材课文学习任务群融入体育课程,渗透革命精神体验。

  譬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将课堂搬至操场,融入体育锻炼,以“竖直的垫子”作为千山,以“横平的垫子”作为万水等形式,构建小红军跋山涉水、支援前方、穿越火线等课堂,与学校淳美体育课程融通。

  这样的课堂,学生围绕学习任务群,在体育锻炼中磨炼了持久力、竞争力、战斗力,培养了好作风和吃苦精神,磨炼了勇于担当、砥砺前行的斗志。

   (二)融美育课程,挖掘革命文化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作为教育基础学科,革命题材课文学习任务群融通美育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在学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将课堂搬至美术教室,融入美育教育,以剪纸、版画、绘画等形式,构建剪纸、蜡版画等革命文化课堂,与学校淳美美育课程融通。

  如此的课堂,学生紧扣学习任务群,在美术创作中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加深了对革命故事的了解,接受了革命文化的熏陶,感悟了党的光辉历程。

   (三)融劳育课程,厚植家国情怀体验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设置学习任务群,将劳动教育持续渗透,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价值承载和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学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一课时,将课堂搬至木工教室,融入劳动教育,以木工切割、打磨和绘制“党徽”和“党旗”等形式,构建手工制作、农事实践等劳动课堂,与学校淳美劳育课程融通。

  这样的实践课堂,学生借助学习任务群,在劳动中铸造了吃苦耐劳、战胜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厚植了家国情怀体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革命题材学习任务群,以多元勾连式“穿越”思辨,丰润革命情怀“价值认知”,多向聚焦式“穿越”感悟:丰厚革命情怀“语言内核”,多维融通式“穿越”实践:丰盈革命情怀“情境体验”。长此以往,有效延展了语文学习的维度,促成了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S].学习强国平台,2019

  [3]姜凌佳.借助资料 理解内容 濡染文化——以第三学段“革命传统文化”文本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1(3):65-67.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营养学报《营养学报》
《营养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营养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主办。 《营养学报》以报导具有相当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的国内营养研究新理...
电子科技文摘《电子科技文摘》
《电子科技文摘》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
新闻界《新闻界》
《新闻界》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046/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集团管理、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杂志,于196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195/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艺思...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经济报告》
并非《中国经济报告》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双月刊,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兽医学》杂志官方网站。电话:0791- 86266819/0791-85986463,地址:南昌市东湖区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联络
2007-2021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qkwtougao@126.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1 中国期刊网(sook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0005474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qkwtougao@126.com    
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