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再谈殷周金文中的“ ”
再谈殷周金文中的“ ”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素格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殷周 金文 雩 于 与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译文:周王说:“(你)日夜辅助我统治天下,现在我遵循善德而领受先王赐自上天的人民和疆土,赐给你……”

26、肆皇帝无,临保我有周,四方民亡不康静。(师询簋 西周晚期)

  译文:皇天不厭周室(即保佑周室),临保我有周,因此天下百姓没有不康乐安静的。

27、禹 (以)武公徒(驭)至于噩。(禹鼎 西周晚期)

译文:于是禹率领武公的步兵军卒来到噩地。(徒,步兵。,编在兵车服役的军卒。)

盂鼎铭文叙述康王赞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并谆谆告诫盂要勤于政事忠于职守,然后对盂大加赏赐。“我其遹省先王受民受疆土”处于由告诫语转向赏赐行为的过渡位置,对应当时的情景,“”字可以翻译为“现在、如今”,表时间的延续,有舒缓语气转换话题的作用。师询簋铭文中的“”字极有可能看作连词“与”,“有周”和“四方民”互文同义,周人尤其是统治者笃信天命,认为上天能降祸福于人世间,所以总是很虔诚地祈祷上帝的福赐。上句说上天“临保我有周”,下句说天下百姓无不康乐安静,这两句之间正是因果关系,“”字相当于关联词“因此、所以”。禹鼎铭上文说禹接受武公的命令率兵去攻伐噩侯驭方, “”字领起的句子表示禹把口头命令落实到实际行动,“”字可以翻译为“于是就”,表达出时间上的连续事件上的承接。

这一类“”字功能相当于关联词语,关联词语能明确地表明分句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行文的逻辑性严密性,所谓“于文脉上极重要”。不过,这类“”字在西周金文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并且从春秋开始就消失了,在先秦典籍中省略或由相关的关联词来代替。 “”字在西周金文中的使用可能是一种权益之计(临时借用),一旦有了更合适的字词,“”字就自行告退了。

  2.4实词

  用为实词,可假借为“越”,用于国名、地名、人名。共7见。

28、(觚 殷)

29、守(守鼎 殷)

30、羌馬(驭) (微)克 匽入土氒(司)(太保罍 西周早期)

31、中(仲)父(作)旅(甗)。(仲父甗 西周晚期)

32、至于边柳,復涉,陟。(散氏盘 西周晚期)

译文:到达边柳,再渡过 ,爬上、、、。

33、昔者吴人并(越),(越)人(修)斅(教)備恁(信)。(中山王鼎 战国晚期)

  译文:从前吴人吞灭了越国,越人修治国之道违背信约准备复国措施。(備信,指吴王夫差放勾践返会稽之复国措施)

28、29、31例中的“”字是人名,30、32例中的“”字是地名,33例中的“”字是国名。散氏盘中的“”字《金文引得》和马承源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选》(1988)都看作了动词“越”,而王国维在《毛公鼎铭考释》(见《王国维遗书》第六卷)中曾考证“”字为地名。在散氏盘中“陟”表达“翻越”的意思,共出现3次,其他两例“陟”后跟的都是地名,所以我们认为“”字在散氏盘中应是地名。

通过对西周金文中43处“”字用例的排比分析,我们看到“”字在殷周金文中的用法丰富多彩,列表如下:

殷周金文“”字一览表 词类 词性 对应词 用意 时代 次数 合计 比例 实词 名词 人名 殷 2 7 16% 人名、地名 西周 3 越 国名 战国 2 虚词 连词 与 表并列关系 西周 8 10 23% 春秋 2 介词 于 表时间的连续,相当于“在” 西周 6 23 53% 在/当……之时 西周 4 对于……/在……方面 西周 12 春秋 1 关联词语 于 表顺承或因果关系,于是、因此 西周 3 3 7% 注:该表以本文所见33个例句为资料来源,“”字共计43见。

  3.结论

至此我们对殷周金文中出现的“”字使用状况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描述,“”字除用为实词的7例外,主要用作虚词,最常用的是介词占53%强,其次是用做连词占23%。“”字的虚词用法和“与”、“于”相关相连。“于”字早在甲骨卜辞中已出现,“”字在西周金文(春秋只有3例,见上表)始现,“与”字是春秋以后才出现的,“与”、“于”两字使用至今。虚词一般是由动词虚化而来,“于”字也不例外,杨树达(1954)就以为“于,当训往”,西周金文中每与动词连用,动词性逐渐减弱,最后失去其实在的意义。“于”作为介词使用相当广泛,西周时期当连词用的“于”(西周金文中偶有“于”用为连词的例证,见上文)就由同音字“”字来担当,用繁化的手段来转化同音字,旨在便于识别,便于顺利交流。这符合古汉字繁化比简化普遍的规律。同时“”字还有介词、关联词等功能。为了更精密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春秋时期用新出现的同音字“与”取代了连词“”字,而有语气助词功能的“”字就由“越”、“粤”、“曰”来担当(先秦典籍中有明证),这是用同音假借手段来识别字形,区别字义。作为介词和关联词使用的“”字在行文中或省略或由其他结构取代。最迟在战国末期“”字就消失了,因此在先秦典籍中不见“”字。“”字作为一个字虽然消失了,但作为一个词却依然活在语言里,它的语义及功能通过“依声托事”的方式附丽于“与”、“于”、“越”、“粤”之中。所以许慎在编写《说文解字》时可能无缘见到“”字,他也就无由“分雩、粤为二字”,他说的“雩”字可能就是为祈雨祭祀所造的专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学者考证“”字为“雩”,为“粤、越、曰”,皆祈假于谐声假借,有些考证未免迂曲笼统,如陈梦家(2004)从 “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郑玄注《月令》)而考定“巫、舞、雩、吁都是同音的,都是从求雨之祭而分衍出来的”;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对殷周金文中“”字的整理更细致了,但在归类上似乎又有失繁琐,如《金文常用字典》(1987)、《金文引得》(2001、2002)都把“”字用法分为五类,但两家分类又不一致,词义之间缺乏系统性,难免使人眼花缭乱。“”字在殷周金文中的运用是当时语文生活的反映,它的存在和消失有它的合理性、必然性,正确地解读有助于铭文的释读和汉语史的研究。本文建立“”字的词义系统,力求客观简洁,以期为解读金文提供较为快捷的方式,为客观地描述先秦上古汉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36年,是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
哈尔滨轴承《哈尔滨轴承》
《哈尔滨轴承》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515/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企业管理...
个人电脑《个人电脑》
《个人电脑》(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南开大学主办,是本专业IT评测媒体,首先将“产品评测”的概念带到中国,使“评测”的科学意识和体系在神州大陆上落地生根,并且凭借着...
中国酿造《中国酿造》
《中国酿造》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及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月刊创刊以来,《中国酿造》结合酿造行业不同时期的重点和需要,刊...
半导体技术《半导体技术》
《半导体技术》以严谨风格,著述,在业内深孚众望,享誉中外,对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向读者提供更好资讯,为客户开拓更大市场,提供技术成果展示、转化...
冰雪运动《冰雪运动》
《冰雪运动》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223/G8,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仪器器材、...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