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北牙瑶族乡二横瑶族小学 彭立花
【摘要】对于农村小学班级班风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多、隔代亲现象严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尽相同;还有部分小学教师对班风建设意识薄弱、落实不到位;家校联系目标不一致等等的问题需要解决。然而,班风需要全体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它是班集体的灵魂,它能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风建设 集体荣誉感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难成大事;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难以强大。一个班级没有团队精神将不利于老师管理和教育好学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股精神就是我们的班风。因此,良好的班风建设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存在的问题也多,要营造良好的班风,就应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就是自己对农村小学班风建设的一些看法。
一、班风建设从入小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农村孩子大多数都是放养,家长只管
吃饱、穿暖,习惯养成基本依赖学校。孩子刚步入校园,对新环境很不安,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新奇,孩子在家里表现的性格还不敢在陌生环境里表现出来,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试探,自己可以做什么呢?所以,在这个阶段就开始给学生灌输班集体的概念,把班风文化一点一滴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比如:每天帮忙家长做1-2件事、每天按时上学、上课准时进教室、坚持每天练字、每天要背一首古诗等等,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不能放松,也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将积重难返,发展成大问题,形成不良习惯,再抓就困难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二、班主任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
键。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关心每位学生,把握每一位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实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公平公正。用爱的教育方式来打动学生的内心,用严格来指导他们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入手,坚持不懈的引导和培养,自然就会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风气,良好的班风也就逐渐形成。
三、班风建设需要每位同学的参与,同学间互助互爱。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
思想逐步发展,学生们的个性也逐渐张扬开来,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帮助学生慢慢建立起良好的性格。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像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意见要相互协商解决,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是同学互助互爱的基础。班级里有些学生性格孤僻、有的过于放纵,想要形成互助互爱的班风,还要付出更多的爱和耐心。
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内心比较敏感,交往中不敢敞开心非,形成沉默寡言、不敢言的想象。这种社会想象在农村也越来越多普遍,给孩子心灵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老师需要常常给这些学生做心理疏导,正视问题,传输正能量,尽可能放下对父母的不满引起的偏激情绪;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弥补孩子生活中缺失的父爱母爱;教给她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乐观豁达的心境;同时,也教导其他学生生活中不要在言语上攻击他人,学会彼此尊重和理解。老师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鼓励她们,让他们在和谐、友爱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展现自己自信的光彩。
我接手带的四年级班里,我注意到一个叫毛**的女生,她爸爸在30多岁时不幸中风,不能工作。后来,妈妈另嫁他乡,留下她和姐弟三人跟爸爸爷爷一起住,心里很自卑。大家在一起聊天说事时,她很少说话,默默地坐着,每次看到她那无处安放的小眼神,我心里特别的难受。她数学非常优秀,为了帮助她融入集体,我时常让她在班上分享她的解题过程,我总是会带领学生给每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拍出最响亮的掌声。我也请她帮忙辅导差生,刚开始她都是小心翼翼,别人说话大声些,她就静静地坐着,无所适从。我开始鼓励她参加活动,并参与到她们的活动中,像:打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活动,拉近她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适时鼓励和表扬她,从而慢慢的找回自信。我很欣慰到六年级的时候,能看到她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不厌其烦的辅导差生、主动和老师沟通,和同学们相处的开心快乐,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五、留守儿童在家疏于管教,思想散漫,无规矩。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随爷爷奶奶在家,老人家管不动、管不了、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养成了爱撒娇、贫嘴、做事拖拉、手机上网等坏毛病,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想改就难了。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为了生活、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奔赴她乡,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家长应打开眼界和眼光放长远,多为子女考虑一些,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留守儿童家长在外要与孩子常联系,还要和班主任多联系沟通,了解他各方面的表现及心理健康状况,家长时刻给孩子灌输分辨是非、带人接物的能力,为孩子构建健康人格奠定良好基础。对留守儿童,老师更要走进他们心里,关心爱护他们,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品德感染学生,用言行引导学生,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六、老师衡量学生的标准要多元化。人才有多种类型和层次,社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什么类型的学生,只要朝着自身发展的最佳方向努力,就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因此,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关,客观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正确对待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差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多种渠道,保证学生个人优势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在班级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班风建设中去。如果老师只以成绩为评价标准,成绩不好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肯定,摆脱不了自己是差生的命运,慢慢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破罐子破摔,整天报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不利于班风建设。
七、家校合作规范学生的行为。家和学校是学生的主战场,只有一方作战,另一方不配合,别说是胜利,可能会一败涂地。有的老师一般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好、扰乱课堂秩序、与同学发生冲突等情况才跟家长联系,孩子在学校被教育一通,回去后家长又批一顿,时间久了,孩子也练就了一身铜墙铁壁,不管你们怎么说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很多老师和家长感叹,孩子犯错我们教育了,可是没什么效果,我们拿孩子没有办法。家校合作不单纯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情况下进行,不是教育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就能形成班风,而是家长和班主任长期合作的过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纽带,要主动出击,与家长时刻保持联系,向家长传输班级管理的理念,共同探讨教育问题,把学生在校行为表现情况,主动、耐心地和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结合这两股力量,统一目标,将共同育人落到实处,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八、提高班主任素质。为什么有的班主任抱怨带的班级难带,而有的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让人羡慕,作为班主任是不是应该反思呢?我们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思想守旧、教育方法单一;有的班主任上完课就完事,没有真正去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村小条件有限,优秀的教师资源流失;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只知道问责当事人,而不知利用时机,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作为人民教师,就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为己任。农村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我提出以下几点个人意见:
(一)要为人师表。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典范作用。老师在学生心里是神圣的存在,他们认为只要是老师做的都是对的。所以,教师要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约束自己。
(二)要关爱学生。要求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会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有的老师只管上课,跟学生的交流少之有少,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跟学生交流是一件烦人的事;有的老师对调皮的学生爱理不理的;有些内向的学生,在班里就是个小透明。老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无私的爱,走进学生的心里,跟学生建立起心灵的桥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充满无穷的力量,把教师工作做好。
(三)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取经。教师队伍中有不少的优秀班主任,通过和他们交流,吸取经验,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这是最直接有效方法。
(四)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应该学会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培训、虚心请教、学会反思、不断钻研。有这样一句话:名师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自我成长出来的。
总而言之,乡村班主任要打造出良好的班风,面临的问题比较多,还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努力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巩建新.高中班主任如何创建良好的学风【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44-45.
【2】张仁贤 总主编《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