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对小学老师来讲,减负不是提倡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增大启发力度,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减负不是不布置课外作业,而是要制止繁琐重复的、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题海。课本上安排的作业,不但不能减,而且要按要求完成。怎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怎样科学地、适度地运用好考试、作业这些手段,保证教学质量?这才是‘减负’的实质内容。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 双减政策 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减负增效
引言: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提高了关注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工作体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数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和笔试成绩,另外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与趋势,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相关思维,有效提高学科素养。因此教学工作者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的缺陷和问题,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高效推进。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立足点,分析“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一.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只有与数学课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作业才能促进课程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作业选题要“精”
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挑选和适当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批阅量大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2、作业选题要源于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品尝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3、作业选题要有“趣”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我校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通过精心设计与布置课外作业、及时评价与反馈作业和用心修改与完善作业等措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充分挖掘课外作业的育人功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等目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突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会被一些无关的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制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小小图书馆》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又根据儿童们乐于助人的特点,设置了给图书管理员帮忙这一任务,让学生们想一想,你能帮她干什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紧扣主题。在后面的练习中,让学生展开竞赛,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运算技能,把枯燥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乐学、爱学。
2.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所以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
3.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是课堂生成比较活跃的环节,无论科学的“预设”如何尽可能地估计,都无法穷尽课堂“合作”的“生成”。因为数学课堂本身的“生成”就有其不可知的一面,更何况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组成合作学习群体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社会背景上的差异,造成学生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许多的精彩,教师要成为课堂信息的重组者,将差异看成资源,立足教育目标,相机引导,把课堂的合作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必要时动态地创设交流的机遇,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厚的教育教学底蕴,具有呼之即出的教学智慧,以学定教、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
4.优化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层次设计课堂练习,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学困生学有所得。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考试压力才能减轻,睡眠、体质等也会得到改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体验就会轻松愉快。
当前,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扭转“教师只关注教,而学生不是真学”的课堂被动局面。树立“学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观,以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作为思考教学的根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设立“学为中心”课堂特征标准: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发生深度学习;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开展合作性学习;创造自主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开展反思性学习;有合适的学习支架,让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学习。这样的课堂活了,师生动起来了,学生由接受变为探究了,教师由传授变为指导了,打造了高效课堂。可见,重建“学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
总之,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要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和改革数学教学方式,既可以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负担,又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增负减效。
参考文献:
[1]杰 杨. 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19, 002(008):72-73.
[2]陈贤兄.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策略[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2019(2):83-84.
[3]钟先云.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8)
[4]韦炳壮. 对如何促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现 "生活化"的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11):018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