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尤其是高段。很多学生宁愿呆在教室写写作业,读些课外书,也不愿意到操场上去。究竟是什么束缚了这些孩子的内心,我们作为体育老师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课?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魅力、活化自己的课堂、用你的“多心”感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孩子爱上你的课堂。
关键词:体育学习动力;小学生;体育教学; 策略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的。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进而提出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学理念的主题是学生
大部分学校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是由学校或体育教师自己规定教学内容的,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上还是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而可见体育课堂中仍然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说明体育教学形式比较传统、单一,多数学校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多学校体育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呈现多样化,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纳入到了成绩评定体系中,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些学生体育课学习不积极
学生将体育课当成了一项任务,还有的学生仅仅是为了考学的需要来上体育课,所有的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学校体育教学基本精神,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比较浓厚,这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时也有一少部分的学生不太喜欢上体育课,通过调查得知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怕脏怕累、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
二、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喜欢上体育课呢?
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师的主导下,自行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行组织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扬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的方法的结合,实行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与合作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式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磁化”是前提。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一位学者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爱学、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2、“磁化”是关键
所谓“磁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学生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用善良之心,善意之举 ,“感化”童心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话不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怀揣一份爱心、一份耐心,保持高度的耐心,选取恰当的方法,只要你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让我们做一个多心的体育教师。以善良之心,以善意之举去感化学生,使体育课堂教学富有活力。
(1)爱心感人
有位哲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带着爱心去上课,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把爱体现在无时无刻。
(2)童心近人
童心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建立起“双爱”的感情通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在游戏教学中,要求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影响,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小学生们做朋友。要做到“童心未泯”,以一个活泼、乐观、有趣甚至于天真的形象出现在学生当中。老师既是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游戏的参加者,与学生们在一起跳、一起唱、一起玩、一起乐,共同营造一个温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都能在感兴趣的游戏中,养成文明、宽容、协作的健康心态和习惯。用你的童心去更加接近他们的心灵。
(3)耐心助人
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耐心是必备的素质,特别是在教授低年级学生时更要具备这种素质。低年级学生形象记忆较好,机械记忆比较弱,感兴趣的技术动作学习的快,而对重复的动作就比较差。所以教师就需要用耐心去重复演示所学动作。用爱心去帮助接受力比较差的学生,用童心去感受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愉悦心情和满满的收获感。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曹永跃.河南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27(5):92-96.
【2】王芸, 《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3】刘军,《体育兴趣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教研),2010年06期
【4】孙兴宇,《创设多样魅力情境成就体育课堂活力——小学体育课创设情境的方法》,教育与科研,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