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是英语学习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开始,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引路人,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根据英语课程改革要求,英语学习不能以应试为目的,而要注重“学科育人”,强调“以生为本”,推崇“素质教育”。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当代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指的是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1]。因此,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两者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备课,将小学英语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英语;整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教育事业提出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这意味着,现代的教育理念发生重大变革,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打破重视纯书本知识学习的传统观念,有意义地开展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小学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有助于学生广泛使用英语,实现英语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现就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以下探讨。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学习更多的是课堂当中进行机械地操练,脱离了语言情境。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孩子主动说英语、用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英语不是孩子们的母语,受到了许多条件的限制,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除了在课堂,平时用得少之又少,长期缺乏语言环境,孩子的英语学习是机械的。因此,英语教学中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来突破问题,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贴合主题,使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学会用英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语言能力。
2.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英语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内容量大而时间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有创造性工作思路。教师从整体去架构,深入解读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学科特色活动。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了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良好途径,以成外附小西宸学校的调研报告为例,英语教师集体开展了丰富的英语活动,例如“英语趣配音比赛”、“英语朗读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将英语用到了各类比赛中,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还收获了自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提升英语素养。
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的活动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它可以注重学科内容的扩展、延伸和深化[2]。例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寓德育于教学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提高综合语言素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对今后的英语学习起着积极作用。
4.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其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环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英语应用知识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学习过程的欢乐,认识学习探索的方法,掌握治学求知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层次和效率[2]。
二、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方法与策略
1.分析整合教学内容和学情。
英语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课,教师需要精心备课,整合资源,根据学生的学情,从整体去架构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梳理英语教材关联主题。以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第一模块至第四模块都是问好、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的相关话题。教师在教授完四个模块后,根据一年级的学情,孩子们活泼好动,乐于参与,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积极交朋友,了解他人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此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也激发了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2)梳理关联知识结构。学生需要通过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ABC”,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勾连,引导孩子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用发现的眼光寻找字母形状的建筑、植物、字母构成的单词等等。
(3)梳理不同学科的关联主题。以牛津译林英语6A教材为例,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都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而在六年级的综合课和思品课都涉及了环保主题。教师就可以进行多学科的融通整合,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发现意义主题。以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第五模块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学习和认识不同农场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学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学完农场动物之后,鼓励学生到户外参观农场,认识更多的动物,以及观察到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体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文化拓展学习。
2.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于英语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将英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语言能力目标。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第九模块的主题是“乐于助人”,学习如何帮助他人指路,也让低段的学生正确认知方向、认识地图、结合生活实际帮助他人等。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3]。
(2) 文化意识目标。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例如,在外研社教材中,经常体现了中华文明和历史传承,著名历史人物花木兰、神话人物马良、著名景点长城,也体现了国外的经典和文化、饮食习惯和著名景点等。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英语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3]。
(3)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目标。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在进行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设计多层次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3]。
(4)学习能力目标。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相比于机械的重复,定势的思维,积极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英语,学会归纳和总结,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学习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会事半功倍。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干学生堂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3]。
3. 创新课后作业,提高实践能力。
传统模式下的英语作业,因为形式和内容的相对单一,通常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束缚,并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却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弊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和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这样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作业过程中不会产生知难而退的畏缩心理,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亲历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以及进步的快乐[4]。以小学英语外研版(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上册Module 7“I go by train.”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假期旅行”,在结束单元教学之后,可以布设课后任务:在寒暑假时,我们经常会去各地游玩。本单元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很多和旅游景点和交通工具的相关词汇,请借助多元的方式搜集我国的著名旅游景点, 说出相对应的英语单词,然后对这些景点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天气如何?这种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抄写作业的厌烦情绪,使其转化为充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学生也能够在搜集旅游景点的过程中掌握更丰富的单词,实现了小课堂向大课堂转变的课外延伸的学习目的。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英语教师应当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将英语教学融入综合实践课程,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运用丰富的教学法,促进英语教学的优化。这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学习品质。总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达霄.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基础教育研究:校园英语,2019.
[2]蒋成玉.小学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校园英语,202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高宇垚.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学文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