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当前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物教学内容往往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大量支持,然而生物教学又具有理科的特点,需要学生利用理科思维进行解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就必须要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然而结合当前课程教学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部分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教学的片面化理解为知识内容的整合,教学并没有将知识的内容与情境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机械化和功利化,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改教学的实际需要。而本文针对当前课程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究,分析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体系结构化的提升。
关键词:减负增效;单元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当前单元整体设计主要是以整体教学理论为支撑,围绕着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就当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单元整体课程教学主要是以生物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框架,把握整个生物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实用性。而受到当前双减政策以及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影响,当前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在保证当前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效率的同时,来减轻学生课程学习的负担。而通过生物单元课堂教学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来探究当前生物单元课程教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
为了满足当前单元课程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在对单元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案例进行有效的结合,探究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情况以及学习活动的具体分解情况[1]。
1.单元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的分析主要可以分成两个步骤。首先是选定单元内容,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生物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对内容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为高中三年的生物科学习垫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当前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合理顺序,以当前生物学科的逻辑教学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来进行单元内容的课堂授课。
第二个步骤就是要分析教学中的要素。首先就是要分析学生,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其次是分析教学内容,要对单元教学内容教材进行深挖和整理,特别是当前新旧教材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改正,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2]。
2.单元学习目标制定
单元学习目标的制定主要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这四个不同内涵的具体教学内容。首先是指生命观念,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细胞内的结构图,学生了解细胞中存在的一些独立结构,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生命观念[3]。
其次是指科学思维,在进行观察之后,尝试通过演绎推理构建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论且具体的判断。
第三是指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细胞的结构以及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最后就是指社会责任,根据每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积极关注科学的前沿,了解与生物相关的社会问题,关注生命、珍惜生命。
3.单元问题链设计
单元问题链的设计需要从单元目标、单元结构以及课时目标等出发,层层递进落实单元问题链的设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问题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就以分子与细胞的课程学习为例,可以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线索,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细胞为切入点,从中心问题出发,扩散出多个不同的问题链,比如:细胞有哪些分子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细胞怎样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的能量代谢是怎样的等,围绕着不同的单元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结构的框架构建以及知识点的填充,进而逐步落实课时目标,最后再进行单元之间的整合落实单元目标。
4.单元活动评估
当前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前文提出的问题链以及问题结构,对教学任务进行规划。而当前单元活动评估以及评价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当前生物学的概念以及重要的主观知识了解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围绕着上述提到的四个基本的理念,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完成课程评价工作。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运用实践
1.重视顶层设计优化
顶层设计主要是教师课前教学的优化,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要了解整个单元教学的实际要求。作为当前课节的准备环节,以分子与细胞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从教材本身为出发点,通过对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输入输出等等知识的分析和整合,让学生能够对每个单元的核心词汇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单元的教学主要以细胞为核心主体,因此教师在搭建课程教学框架时就可以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基本的框架结构,逐渐构建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能量代谢等内容,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生物知识框架进行了解,可以通过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生物学习能力。而我本人主要是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就会布置相关的整合课程脉络的预习作业,并在课前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2.优化课程活动设计
当前课程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单元活动等多个方面,也是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稳态与调节课程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是需要从教材出发,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确定了两个关键,一个是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个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而从这两个关键出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探究以及系统化。通过具体的分析,不难发现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在整个教材章节中所占据的比重更大,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在这方面倾注更多的时间。确定好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就开始对当前课程教学的流程进行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整个课程教学的基本脉络,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系统化。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内容涉及到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等多项内容,知识点相对比较细小繁杂,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我就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调节过程的动态化视频,还可以融入了分子与细胞等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在每节课程结束前,我也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自习时间,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从整个单元学习的角度出发,形成个性化的单元知识脉络。
3.落实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主要是属于单元整体课程设计的主要阶段,以“细胞工程”的课程讲解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行为进行评价,主要从鼓励性的角度出发,指出学生可以进步之处,及时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中的不足。细胞工程的单元脉络相对来说比复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单元知识框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性的思维,降低知识记忆的难度。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能力,从而保障班内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上述的各项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能够从一个整体性的角度来把握生物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记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落实单元设计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以整体为出发点,对教材知识的核心主题进行挖掘和探究,注重优化当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单元课程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已经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芳. 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1(35):98-99.
[2]胡向武.”双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微活动”设计[J].生物学教学,2021,46(9):3.
[3]张钰莹.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0(16):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