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马永顺精神的时代意义与赓续传承的时代要求
马永顺精神的时代意义与赓续传承的时代要求
来源:互联网 shenrui |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正文:

 

     

                 肖 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国家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强盛,民族复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指出: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马永顺精神就是时代精神的光辉写照。

  马永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是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与赵占奎、孟泰、王进喜、马恒昌等同时代的劳动英雄和劳动模范。195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由于他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伐木产量之最和“安全伐木法”,被授予特等劳模,1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的事迹被广为流传,并编入中、小学教材,为广大群众所熟悉。1982年退休后,他带领子孙三代义务植树5万余株,偿还了34年伐树3.65万棵的“债务”,为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的高度赞誉和“全球环境保护最佳人物”奖。他的对党忠诚、敬业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誉为马永顺精神。

  

一、马永顺精神的形成与构筑

   (一)感党恩,报国志,马永顺身上体现着忠诚于党、为国分忧的爱党爱国情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一切思想、信念来源于社会实践,马永顺精神是在林区的劳动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感党恩、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是马永顺精神形成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马永顺怀着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积极投身于林区的开发建设中。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他立下一个冬天要采伐1000立米木材的军令状,首次发起了建国以来林业系统的劳动竞赛。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采伐设备和技术极其落后的条件下,他起早贪黑、顶风冒雪,超额完成了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标。他忍着伤腿的疼痛,长时间跪在雪地里,一次次尝试,把伐根降低到不足5公分。他降低伐根和利用梢头木的经验得到了通报表扬,并在东北林区大力推广,1950年至1951年,仅此两项就为国家增收2700多万元。在党和国家号召保护生态的时候,马永顺又身体力行,组织全家老少三代16口人组成的“马家军”上山义务植树,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给与了马永顺高度评价:“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生态保护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马永顺的一生以党和国家需要为己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分忧。

  马永顺精神充满着忠诚炽热的爱党爱国情怀,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是马永顺精神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马永顺在建国前饱受日本帝国主义把头的欺凌和压迫,才激发了他无私无畏的爱国情怀,马永顺是伟大的爱国者,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对党忠诚、感党恩、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是他始终不移的情怀,也是马永顺一生的价值追求和崇高境界。

   (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马永顺身上闪耀着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无论是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还是在严峻的自然灾害面前,马永顺身上都展现了共产党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马永顺的一生,经历了我国从伐木取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到造林营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转型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祖国建设最需要木材的时候,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刻苦钻研。一把弯把锯,威震兴安岭。为了提高了生产效率,马永顺将两人用的快马子锯改成弯把锯,一人完成六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一个冬季手工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手工伐木最高纪录。为了改变跑单帮、“个顾个”的落后生产方式,马永顺把分散生产的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马永顺伐木工组”,大家齐头并进,成为全国木材生产的排头兵。建国初期林业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只能在冬季作业,马永顺多方学习、反复试验,制造出了新式运材工具,解决了北方林区夏天不能运材的难题。运材进度加快了,但其他生产环节衔接不畅。马永顺又在自己工组搞起了流水作业试点,把自己的工组分成三个小组,明确个人职责,大大提高了作业生产质量。从生产工具的改进到作业流程的优化,从运材改进到到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无不闪耀着创业创造光芒。

  我国林区开发建设初期,正是以马永顺为代表的一代林业工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让沉睡千年的林海苏醒,让人迹罕至的群山沸腾,开启了林区艰苦创业的历程,奠定了共和国森林工业的根基。

   (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马永顺身上有一种勤于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马永顺精神的重要内容。马永顺始终以党的号召和祖国利益为重,在林区开发建设初期,木材生产作业条件十分艰苦,木材采伐尚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科学方法, 伐木现场秩序也很混乱,工伤事故不断发生。马永顺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改进作业方法,1950年创造了“安全伐木法”、“伐根降低法”。1951年,马永顺又创造了“四季锉锯法”,促使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5-50%。马永顺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写进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

  在经历不同时期的锤炼和林业作业实践中,马永顺的创新精神不断得到巩固与升华,成为我国林业转方式、调结构、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发一代代林业工人为振兴东北、振兴龙江不懈努力奋斗的强大力量。

   (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马永顺身上有一种矢志不渝的愚公移山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模范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前行动力,也是马永顺精神一抹鲜亮的底色。回顾马永顺的一生,在党的感召和带领下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为党尽责、为国尽忠,默默奉献自己的汗水和青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矢志不渝,成为激励全国林业工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的强大力量。

   马永顺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孕育锤炼出来的高尚品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承载了林区人坚定保护国家生态的承诺与信仰。在1959年9月全国群英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对马永顺说:“你们林业工人要多造林,造好林,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马永顺当时立下承诺,要一边砍树支援国家建设,一边植树造林保护绿水青山常在,绝不让小兴安岭成为荒山秃岭,绝不当子孙后代的千古罪人!从此,他开启了向大山“还账”的绿水青山保卫战。退休以后他开始上山造林,率领一家三代组成“马家军”上山义务植树,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他耄耋之年,截止1999年义务植树50000多株,终于把全部“欠账”还清了。

  1998年6月,受联合国环保组织的邀请,马永顺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全球环境保护500名最佳人物的颁奖大会”。当马永顺归来的时候,马永顺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表示:“荣获联合国的环保奖,是我们国家的光荣,是中国林业工人的光荣。我决心率领全家人创办生态工程林,实行科学育林标准化管理,让子孙们一代一代接好我植树造林的班!”马永顺精神赓续传承、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二、学习和把握马永顺精神的时代意义

  理想信念是马永顺精神的钙。当内在的信仰与坚定的行为统一之时,便会形成坚定的意志。马永顺在党旗下宣誓那天起,忠诚于党,听候祖国号召,便成为他矢志不渝的信仰,当新中国建设最需要大量木材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主动担当,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半个多世纪的林区奋斗历程中,马永顺通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马永顺精神,其坚守理想的政治品格值得每一位共产党人学习,学习他在无论多么艰苦条件下都能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气魄,做到学习、思考与行动相贯通,认知、信念与实践相统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是马永顺优秀的政治品格。践行什么样的初心,担当什么样的使命,也就塑造着一个人什么样的政治品格。马永顺立下的每一个目标都是践行担当的承诺,都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言必行,行必果,泰山压顶腰不弯。马永顺身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马永顺精神鲜明的政治标签。半个多世纪来,马永顺之所以能够在林区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够砥砺前行、取得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拥有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这种政治品格铸就了马永顺精神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对党忠诚首先就是要做到对党的信仰忠诚,这是马永顺精神政治品格的灵魂,唯有如此才能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对党忠诚还要对党的组织绝对服从,坚持组织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学习马永顺精神,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坚定支持党的理论,在行动上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信念忠诚与实践忠诚的高度统一。

  

三、赓续传承马永顺精神的新时代要求

  作为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三个历史阶段的马永顺精神,马永顺精神具有历史延续性与时代传承性。如何更好地弘扬马永顺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需要分析马永顺精神的时代特征。

  马永顺精神属于理念形态,其形成离不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和指导。马永顺精神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没有伟大实践就不可能形成伟大精神。精神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具体实践将信仰转化为指导行动的力量。弘扬马永顺精神要看实践,要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要在弘扬精神的实践中印证效果。

  扎根广泛性,发挥典型性与辐射性作用。马永顺精神是由马永顺扎根林区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而形成的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精神标识组合而成,马永顺身上每一种精神标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个性化劳动实践,马永顺是具有辐射作用的典型性劳模代表,之所以能够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是因为有广大林区职工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典型性以群众的广泛性为基础,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马永顺的先进人物价值才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马永顺1951年2月入党,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批入党的林业工人。马永顺精神是党的政治立场、根本宗旨、政治品格、意志品质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党性。同时,马永顺精神又来源于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林区职工群众,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具有优秀的意志品质,马永顺精神是广大林业工人伟大精神风貌的凝聚和升华,具有厚重的群众性。马永顺精神来自于人民群众,成长于人民群众,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百年来党与人民血肉相连、患难与共,靠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走过万水千山,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马永顺精神印证了党和人民群众都是创造和践行伟大精神的主体。

  坚定历史自信,赋能现实内涵。马永顺精神积蕴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半个多世纪历史变迁,具有厚实凝重的历史性。每一阶段的拼搏奋斗精神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孕育而生,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马永顺的伟大奋斗精神历久弥新,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每一时期的精神都留有历史的印记,又注入了现实的活力。我们应该根据新形势变化和新时代要求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坚定历史自信,为马永顺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伟大精神的时空跨越和价值传续。

  马永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拼搏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和广泛的国际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类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以博大的全球胸襟关照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马永顺精神对于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具有重要价值形成作用。它告诉我们要坚持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努力弘扬马永顺精神,必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伟大时代创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要求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惧风险、百折不挠的风骨和品质。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心系人民,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马永顺精神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领会和把握马永顺精神的时代要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参考文献:金学权主编《中共伊春党史人物传》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山东国土资源《山东国土资源》
《山东国土资源》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141/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矿产开...
葡萄酒《葡萄酒》
《葡萄酒》杂志,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58/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旅游指南、酒...
读写月报《读写月报》
《读写月报》杂志,月刊,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江西师范大学主管,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
药品评价《药品评价》
《药品评价》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25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论、学术...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4-1062/G,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书...
中国法律《中国法律》
《中国法律》1994年在香港创刊。为高层次的中英双语双月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指定本刊赠送各国司法部、驻华使领馆和相关国际组织。 《中国法律》聚焦中国法...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联络
2007-2021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qkwtougao@126.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1 中国期刊网(sook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0005474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qkwtougao@126.com    
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