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静
崇信县第四幼儿园 7442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留守儿童成为了现如今学前教育的一部分群体,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不足、师资水平不高、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陷入了困境。因此,加强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加幼儿园的数量、强化幼儿教师的执教水平和工资待遇、促进幼小教育衔接等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现状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探究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成因、现状及教育教学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对策
引言:受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的影响,农村幼儿园的基础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实力与城镇地区的学前教育相比相差甚远,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其群体特征决定了特殊性,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先头兵,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交习惯、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打基础、做铺垫,理应被重视、做改革创新。
一、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群体特征
当前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教育改革逐渐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幼,小,初,高,大学”的教育改革均在有序进行,幼儿教育和幼小衔接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行为能力、社交习惯,更重要的是为儿童的成长寻找更加健康、具备潜力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深刻贯彻生本教育,将教育视角转化到儿童方面,让儿童做行动的主人翁,重视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革新。相关文件指出,要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实现教育的全覆盖,这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要重视农村层面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留守儿童中处在学前教育学龄段的儿童占比过半成,学生基数大,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践行“立德树人、生本教育”理念的必由之路。
从心理发展的层面看,父母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儿童人生道路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儿童的性格、情感、行为习惯的塑造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儿童积极乐观、自尊自信、懂礼讲仪的品质特性。但留守儿童群体的一大特征就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的关怀,“隔辈亲”现象严重,祖父母一辈人对于教育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到位,其“重养轻教”的思想偏离了教育的路线,对于儿童内心世界的观察和疏导做不到及时有效的沟通解决,在成长环境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切,与父母的关系也十分疏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留守儿童出现沉默寡言、情绪低落、自卑内向、敏感脆弱等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
二、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1.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区域内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农村较城镇落后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其教育资源配置的匮乏问题,学前教育又作为基础性教学一直得不到教育的重视和投资,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学经费占整个区域内教学资金的比例过低。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游戏设施、场地建设、食宿条件都达不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再加上教师待遇惨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就业认同指数特别低,很多有经验的幼儿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地区,教书育人,这也导致了在很大程度上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下行发展。
2.家庭教育缺失,造就留守儿童孤僻性格
父母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对于学童时期孩子的个性培养、自我认知、情感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很多家长为了家庭生计选择放弃了陪伴儿童一起成长的时间,没有亲身参与儿童的成长认知过程,也没有意识到父母教育关怀及缺失带来的危害,造就了上述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
3.农村幼儿园监管反馈机制不健全,儿童诉求得不到保障
幼儿园监管、反馈机制建设存在滞后,很多幼儿园均为私立幼儿园,收费高,且办学不规范,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规章条例不健全,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导致学生的有效诉求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
4.家校沟通存在信息滞涩
留守儿童的家长群体大都由祖父母辈代管,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通信手段,交流起来也十分困难,家校间的合作十分匮乏,再加上老一辈祖父母的教育意识淡薄、教学观念不够科学,需要有相关人员的介入指导,纠正其教育观念。
二、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1.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重视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改的重点内容,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大力发展公办的幼儿园,积极鼓励正规办学的私立幼儿园发展,弥补幼儿学前教育资源缺失的现状,解决学前教育办学失控、失管的状态,将幼儿教学关进制度和规范的条条框框,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2.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管理水平和工作待遇
作为农村地区的幼儿事业发展,要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更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群体投身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学培养当中,切勿让微薄的待遇影响了教师们投身一线的决心和信心,给予教师更专业、更细致的学前教育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家校座谈会
挑选比较接地气、懂风俗的教师代表和留守儿童的家长一道开展思想教育座谈会,扭转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儿童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积极普及家庭教育教学方式,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家长了解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4.建立健全教学反馈机制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和标准,加强关于学前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形成积极有效的信息互馈机制。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当随着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的更新而不断完善,将教学重点由仅仅关注儿童“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转移到儿童心智和兴趣的培养,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发展,学会及时洞察发现心理问题并解决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大工作阻力,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方的共同努力,不断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助力添彩。
参考文献:
[1]蔡莹莉.帮助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阳光起来的教育对策[J].家长,2019,(28):53+55.
[2]刘红霞.托管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9):39.
[3]徐霞.浅析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8,(14):164-165.
[4]靳小莹.浅析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J].读写算,2018,(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