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生态位视阈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生态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30 来源: 访问:
【摘 要】针对人才培养供需脱节、同质化培养、模式固化等问题,文章着眼生态位视阈,把人才培养视为大学生命周期生态位的整体性提升过程,认为,应用型本科应整合理性逻辑与实践逻辑,既遵从大学生命周期特定阶段的生态位趋优原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建构;更应遵从人才培养模式生态位演化的内在逻辑,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建构,以促进人的内在发展价值与大学生态化发展价值的同步提升。基于生态位分析框架,可着重从理念生态化、体系生态化、过程生态化等方面,来建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生态模式,这对应用型本科型塑中国新型大学个性化模式而言,具有理论和实践建构双重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生态学;生态位;生命周期;人才培养模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进一步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制度安排,就全面提升产教协同育人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应用型本科已进入“产教融合为突破、质量提升为根本”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聚焦以协同育人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而型塑不同于学术型和职业型教育的应用型本科新生态模式,成为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1998年发布《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首次正式界定“人才培养模式”并深化相关改革。[[1] 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P43以此为标志,积20年之探索,CNKI中库存的相关主题文献现已高达5.5万之巨,涉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献也有5441篇。但时至今日,人才供需“两张皮”问题仍是困扰高校人才培养的症结所在,校企合作的系统性政策供给还不到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尚未形成,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和新形态供给尚显不足。
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集合性概念,但探索还处于前科学阶段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教育生态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系统中最核心的要素。截至目前,我国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作过很多种界定,但一般认为,它是“按照什么样子”、为实现特定培养目标而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制度设计与操作样式,是认知与实践、结构与建构的集合体,主要由目的性要素(培养理念与目标等)、制度性要素(培养方案与制度等)、操作性要素(培养过程与方式等)有机组成。[[2] 刘欣.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核心聚焦[J].现代教育科学,2017(11):102-107+112.][2]国外,多表述为“教育模式”;在我国,这一概念是一个具有集合性、多样性、生态性与可仿效性的特定概念。学术界最早由文育林1983年提出,[[3] 文育林.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J].高等教育研究,1983(2):22-26.][3]官方正式表述则见于前述1998年的教育部文件。几十年来,相关实践探索成果不少,理论研究则相对贫乏,基于生态学等理论视角来研究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更是寥寥,代表性的有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谢凌凌《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构建、运行与评价》、张婷婷《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等,但总体处于经验性探索的前科学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

[作者简介] 刘 欣(1962- ),男,湖北荆州人,荆楚理工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原理;付华军(1976- ),男,湖北荆门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刘欣主持的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YJA880056)“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生态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2.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样性的生态,但个性化探索尚不成熟
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高校,基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定位,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主要从目标层面(为什么培养)、制度层面(应怎样培养)、过程层面(怎么样培养)三个层面,推进全方位、全要素、系统性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目标模式(如通才型模式、专才型模式、复合型模式等)、制度模式(如双元制模式、三明治模式、产教合作模式、分流制模式、主辅双修制模式、贯通式模式等)、过程模式(如CDIO模式、行动过程模式、三三制模式、3+1/3+2分段式模式等)等多样化生态。但基于应用型高校定位和学生发展需求,建构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尚不成熟。相关研究兴盛于2007年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教育部重点资助一批高等院校开展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模式”、华中师范大学的“博雅计划”等;王晓辉的博士论文《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多元智能、个性发展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邵波博士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则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及其个性化培养模式进行了理性阐释。
3.人才培养模式须契合现代化发展,但前瞻性研究相对滞后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高度契合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定概念。我国高等教育正加速迈进普及化发展阶段,但人才培养理念还停留在精英化阶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极不适应。2017年,我国以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时间节点,开始编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计划”,以期到2035年整体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多样化、供给多元化和办学协同化,全面建成与普及化阶段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教育部制定《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即“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必须抓住协同育人能力这个核心,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改革和创新。目前,应用型本科已进入模式转型、改革攻坚关键期,关键指向是促进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化,核心要义是聚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重塑学为中心、智慧教育新形态,根本路径是建立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健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根本目的是培养更能对接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变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前瞻性研究亟需跟进。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是主要反映航空、民航、航天科...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季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信息产业部主管,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主办,报道国内光电行业技术动态,...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双月刊)创刊于1974年,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重庆邮电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数字通...
汉语学习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季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延边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汉语学习》办刊宗旨:介绍...
中国畜牧业中国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016/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网络法律评论网络法律评论
《网络法律评论》(半年刊),由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联合主办,是以研究网络法律为内容...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