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怀古诗,首句“消魂”一词可谓为情点诗眼统摄全篇,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例7:(07年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尾联中的“乱”就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心绪,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颈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另外,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阅读时可重点注意诗的最后两句。杜甫《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而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年复一年,尽管眼前美景明艳,但是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自是伤痛难堪。
五、从典型意象切入。
诗歌意象关涉诗人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典型意象切入,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例7:(04年全国卷)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词中杜鹃即为典型意象。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再联系最后两句自可理解该词所抒发的浓郁的思乡之情。
例8: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果我们抓住尾联中“沙鸥”这一典型意象就很容易理解诗人是在以鸥自喻以抒悲怀:水阔天空,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典型意象归旨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六、从题材类别切入。
古诗从内容角度大致可分怀人思乡、赠友送别、边塞征战、田园山水、咏史怀古、托物言志、忧国伤时、建功报国、人生际遇、闲适隐逸和生活杂感等类别,每类诗歌有其意象、情感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我们可据此规律从题材类别切入。
例9:(06湖南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从题目即知该词为送别诗,联想该类诗情感内容,或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或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或别后的孤寂和思念,再联系“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等词句和意象就能很快捷的理解该词重在抒发离别之苦和思念之切。
例10:(08安徽卷)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从诗题和注释可知该诗为托物言志诗,联想该类诗借助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其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规律,再结合诗歌内容即知: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以小孤山形象寄托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仍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练习三:
1、(10年湖北卷)鹊桥仙·七夕(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2、(06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①,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坡头路②,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之所。②荤确:山多大石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3、(05年北京卷)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11年重庆卷)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5、(10年全国卷2)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6、(10年安徽卷)岁 暮①(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