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课堂注重教学艺术,既生动课堂,学生在轻松氛围下获知;又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学”的兴趣和效率。笔者根据平常课堂教学实施,巧借古书中兵法之计,有机结合,有趣探索,共话语文教学艺术。
关键词 教学艺术;“欲擒故纵”计;“暗度陈仓”计;“树上开花”计;“以逸待劳”计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依靠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学生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过程。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给学生带来美感,让学生在美的气氛里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这里的教学艺术也可解读为兵法里的计谋的运用。为了使这一研究内容明晰,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语文教学艺术中经常运用的几种计策。
1“欲擒故纵”之计
“纵”,就是“让学生放开发挥”:在课堂上,师生围绕学习目标尽情发挥,设计思路、师生情绪在无拘无束中尽情发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答案,教师不是随意否定,而是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中碰撞火花,得出答案。“擒”,就是“将学生的放开发挥收回”,课堂节奏收得回,授课时间收得回,教学内容收得回。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情收放自如,实施预设并不断有新的生成。上课时只有既“纵”,又“擒”,教学过程才能够绽放出艺术之花。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怎样使用“欲擒故纵”之计呢?
其一,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思想情感等等与课堂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充分调动这些内在的储备,与课堂内容碰撞,产生共鸣,便于学生的理解领悟。
如学习课文《变色龙》,当讲到奥楚蔑洛夫穿脱新的军大衣的情节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当自己在着急或恐惧时是冷还是热;当讲到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的性格时,让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无类似性格的人。这给了学生一些启发,其中一个学生就讲了他在一篇小说里看到的情节:一个很市侩的人身上总是装着三包烟,见到同事递10元一包的,见到科级领导递20元一包的,见到局级领导递40元一包的。类似的情节让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德行,从而自然回归到了课堂学习的轨道上。同时,也让同学们由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体味到人情世故,以反面教材的形式剖析了人性的美与丑,并使得人性美的光辉时时闪耀在他们心中。
其二,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将录音、视频、网络等手段巧妙地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直观的欣赏中、愉悦的美感享受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由,更有利于高效学习。
如学习《云南的歌会》一课时,给学生们播放云南的乡民对歌的视频,从人、景、声、情等方面,真正认识到那美妙的歌声中所传达出来的欢乐和幸福。学生们也了解到了云南人民的那份淳朴、自然、热情、美好。在享受美感中,得以学习,从而使课堂不再漫长,情绪不再厌倦,效率不再低下。
2“暗度陈仓”之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写文章讲究设置伏笔,明暗交替,以求文章血脉灵动。教学上也是经常用到。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采用明暗结合的教学艺术,才能使课堂跌宕起伏,浑然一体。
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对于文题的理解,刚开始让学生去探讨文题的内涵,学生是茫然无措的。只有在为学生深入地讲解,到文章的最后,英子看到满院的枯枝败叶,同时厨子老高又对她讲述的那番话,暗示了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到了这里,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才明白,花儿——夹竹桃落了是象征了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这就避免了教师讲解的多,或者将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一弊端。运用“暗度陈仓”之计,虽然暂时避开了那一话题,但是中心还是围绕话题,避免了学生的疲惫之态,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也会使学生在找到答案的那一刻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成功感,心情愉悦,知识就掌握得更牢固。这种一明一暗,起伏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下,产生顿悟,给学生心灵愉悦的美感,使得课堂氛围不再枯燥,课堂效率自然就会相应提高。
3“树上开花”之计
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祥,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辩。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自已的力量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也就是说,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
作为课堂教学中使用“树上开花”,则可让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使原来没有的事物,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却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这离不开具体的实物,指客观世界上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又要善于化具体为抽象。
比如《曹刿论战》,在让学生理解了“鲁国取胜是因为曹刿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了有利的战机”这个道理时,我适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曹刿不是指挥鲁军而是指挥强大的齐军,他还会采取用来指挥鲁军作战的同样策略吗?”此时的学生,特别是男生,恍若自己就是指挥强大齐国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威风凛凛,气魄雄浑,豪迈之情油然而生。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后发制人对弱国来说是制胜的法宝,但对于强齐来说未必适用,能否运用必须从敌我双方的情况出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意思。曹刿的可贵之处正在这里。正是靠着这一精心设计的提问,启发学生换位思考,深入文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曹刿战术思想的本质和精髓,也使学生在想象的境界中扮了一回大人物的范儿,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更激发了他们对充满情趣的课堂的热爱,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4“以逸待劳”之计
有时,课堂上节奏太快,容易使学生因紧张而疲劳,心生厌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应力求劳逸结合,既要有让学生紧张思考的逻辑严密的问题设计,也要有让学生放松神经的愉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自由、有序的状态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中的貌似“闲笔”之语,实际上起到很好的“以逸待劳”之效。如在讲课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笑话、故事,或说几句轻松幽默的话,可以松弛学生紧张的神经,既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也可以使课堂上出现波澜和美感。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当讲到“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时,我问学生有谁知道为什么要有梅花鹿和古树呢?学生们一时兴致高起,纷纷猜测,当然猜不对了。于是,我就不紧不慢地跟他们讲古时科举考试制度,同时穿插一些古代学子的故事,说这些人绝大部分是为了追求画中的“鹿”,即“禄”,富贵的意思。就是从“古树”即“古书”中去找寻。原来都是运用的谐音,表达古时学子们的愿望。学生们这段时间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当我讲完,他们又高兴地议论开去。可见,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愉悦的美感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