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对《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的解读——从教育公平视角
对《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的解读——从教育公平视角
来源:互联网 sk005 | 柴明明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教育公正,农民工子女,潜在原因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3 教育公平与教育公正关系的厘清
    公正和公平是互相关联的两个概念,但公平的的分配并不一定是公正的,公正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的公平。教育政策的制定追求的是公平的均等。“公平的均等是指均等地对待相同者,而不均等的对待相异者,而且基于‘均等考虑’原则,应该先设是均等待遇的……然后依据‘切合的差异’来支持其不均等要求,并且达到满足‘最不足者’的要求”(曾,1998,页127-141)。
3. 追求教育公平的改革
3.1 Phillip Brown 对追求教育平等的三次改革进行了阐述
    第一次改革发生在十九世纪,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工阶级子女的入学机会,但是教育是为了保证他们能更好的为工作服务(Brown,1996)。这次普及教育主要是在小学展开。第二次改革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英国,教育由原来的世袭制逐渐转变为精英制度。第三次改革是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在利伯维尔场的背景下发生的。
3.2义务教育政策与补偿政策
曾(2006,页286)认为香港九年义务教育可以理解为“均等机会概念中的‘平坦跑道’原则”。Roemer (1998), Arrow et al. (2000), Rae (1981),Walzer (1983)和曾(2006)等人都认为平等跑道的均等机会是指为参与社会职业竞争的每个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换句话说,就是指教育为学生提供均等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使得他们最终能成为“被录取的候选人”。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是“综合教育”和“补偿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否则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真正享受到“形式上均等的基础教育”。在美国曾进行了“美国公立学校的民营化改革”这一改革既节省财政支出又防止个人负担过重, 实现教育机会、程度都接近平等的目的(蔺艳娥,2005)。我国2006年重新修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是一种对原有义务教育制度的一种补偿政策。
二.教育政策的形成的背景
“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与实践,反应了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换而言之,教育机会均等理念的诠释,研究与实践是依附在相当的社会情境(social contexts)上的” (庄,1998,页415)。阶级的结构化过程就是一个经济分层变为一个社会分成的过程 (Giddens,1981)。 这种社会-经济的分层过程又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关于》政策正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
1.经济发展的需求
    农民工已经成为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据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五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农民工在第二产业得比例高达82.7%,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分别占到66.2%、13.0%和3.5%(张慧瑜,2008)。农民工子女需要接受相应的教育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2. 阶级融合和社会稳定的需求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往往受教育水平低,小学或初中的文化程度导致了他们向上流动发展的可能性,再加上流动人口在身份和待遇上诸如就业、子女上学、失业保障等方面均不能享受同市民同等待遇。”导致他们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层级越来越大,由此促使他们相对剥夺感的产生。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一些人就会对培养这种不公的社会产生不满和敌意,从而导致犯罪”(程志军,2007)。通过教育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层级的差距,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 确保农民工作为市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一直未上学者和失学者共占流动学龄儿童人口的9.3% (王唯 ,2005)。2009年南京因为政府鼓励鼓励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享受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要求民工子女教育集中接纳,公办资源让给南京当地学生 。这样的要求其实是剥夺了农民工子女作为城市居民应该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
三.各种社会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效率与分配无法避免会产生冲突(Meade, 1969),自由与平等间也是无法完全统一的(steiner, 1994)。因此必然导致“一些个人或团体的需求,往往在社会效益的诉求下被牺牲,忽视或边际化了”(庄,1998,页411)。这些矛盾必然会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产生。
1“中央政府的变相卸责” (曲正伟,周小虎,200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档要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2004)这些政策条款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为由,变相卸责,将本来由国家保障的农民工的公民权,变成了地方保障的“市民权”问题(曲正伟,周小虎,2008)。也导致了各地方政府对中央文件的不完全执行。也就是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面对地方利益的阻碍 (曲正伟,周小虎,2008)。其中表现为教育相关因素的不平等分配等,如教师资源的不均等分配。
2 户籍制,计划生育制,分税制等政策限制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2.1某省转发国务院办公厅的档要求时加了以下条款:“规范入学管理,统筹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业问题,其中包括两个条件:一是流动儿童少年中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应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二是满足条件在流入地入学的需要一年以上的暂住证和父母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2008)。
    户籍制度的制定,导致农民工的“公民身份危机”,  “公民---农民工---市民, 农民工身份的建构过程本身是一种利益受损的过程.农民工作为一种身份,越来越被凝固化。”(曲正伟,周小虎,2008)。受损不但包括了生活质量,经济状况的低下,更体现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我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2006年修订)规定:“学龄儿童入学应由其户籍所在地的政府负责。”
  调查发现一般进城务工农民的计划生育状况差,一般家庭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除去要支付“多余孩子”(没法上户籍的孩子)的学校赞助费,罚款费用等之外,投入子女的教育费用所剩无几 (孟静静,2010)。计划生育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同时作用导致一些因“超生”而没有户口的孩子无法入学。“在国家制度层面,农民工的公民身份被放弃了,或者说农民工无法从其公民身份中获取实际利益” (曲正伟,周小虎,2008)。
2.2某省某市转发省文件要求时加了以下两个条款和措施:
2.2.1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228/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31年,是由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
经济学报《经济学报》
《经济学报》杂志,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175/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综述、...
酿酒科技《酿酒科技》
《酿酒科技》(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酿酒信息中心和贵州省轻工科研所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酒业学术龙头刊物,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
诗歌月刊《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杂志,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223/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诗人在线、...
炭素《炭素》
《炭素》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172/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设备研究、工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