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几点思考与建议 1)从控制论原理上看,体育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内部各因素之间都是按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排列,寻找出最佳的排列方式是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过程的关键。
2)体育教学的控制过程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动教学观点,但这必须建立在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
3)在体育教学的控制过程中,还应该强调学生练习的作用。因为,学生练习是完成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的中间纽带。
参考文献1 特洛夫斯基著,张世杰译,《控制论与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2 列尔涅尔著,刘定一译,《控制论基础》,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 维纳著,郝季仁译,《控制论》,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 沈国忠著,《论体育教学的控制》,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25 朱建国著,《控制论与体育教学》,杭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关键词:体育教学,控制,最优化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而又相当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区别就在于:须通过思维活动与肌肉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三基”的目的,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充分运用控制论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进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1控制的概念及几种教学实践模式所谓控制,是指将某一种系统的状态转变为我们希望的状态。而组成为统一整体的某些成分的总称便叫系统。从控制论角度看,一个控制系统最起码要有两个部分组成:控制者和控制对象。(见图1)
指令

控制者 被控制的对象

(控制的体制) (控制的对象)
反馈信息
(图1)
控制者和被控对象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从控制者到被控对象的联系称为指令,从被控对象到控制的体制的联系称为反馈信息。例如,在体育教学的控制中,教师的教学计划、讲解示范等就是指令,而学生的各种反应情况就是反馈信息。
为了更好理解控制、指令、反馈等概念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种教学模式图来加以分析、比较,并从中得出最优化的模式。
指令
图2(a)没有反馈的教学实践模式图
图2(a)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只按主观方案行事,未能及时或根本没有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实践证明,它不可能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反馈 指令 反馈
图2(b)单相反馈教学实践模式
图2(b)是一种单相反馈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反馈来修正自己的教学,学生也利用反馈来考虑学习中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但学生的学习问题很少或根本没有反馈给教师。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也不会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8/42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