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馈
图2(c)双相反馈教学实践模式
图2(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实践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闭合的反馈环,双方相互影响,使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在教学进展中互相协作,息息相通,教师的指令得以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并在最大的范围内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从而获得教学的最大成功。
2体育教学的控制手段2.1定势控制,营造最佳的教学情境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技术、技能,发展素质,是一个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营造一个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积极的效应,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和生理定势,这就是定势控制。根据教学内容、对象、要求和条件的不同,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定势控制方法。
目标求优法是定势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每次课前和练习前,根据内容和不同对象在时间上或次数上分别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方向,从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其竭尽全力地去完成每一次练习。这种目标求优法具有极强的动力作用,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方向感,能大大提高练习效果。
求知吸引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心理学实验表明,在学生情绪兴奋、思维活跃的定势下,他们的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丰富,信息传输加工的效率最高。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入趣、入角色,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2定度控制,促进学生的智能与素质的发展“度是事物保持一定质的数量界限,是质所规定的量的活动范围”。度作为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难以程度、练习的强度和课的运动量等进行定度控制。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若干组,分别布置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较好的学生可在练习的质量和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其锻炼热情和求知欲;而对较差的学生应多帮助和指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他们先完成分解动作,然后加以组合,使其增加学习信心,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度”才恰到好处。
2.3定序控制,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各环节之间,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定序控制就是根据这种关系进行程序上的控制,以保持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体育教学的定序控制可用4个阶段来反映,即示范/讲解阶段;复习(练习)阶段;熟练掌握阶段;考核与检查阶段。这四个阶段程序不能互换,也不能简化,因为这与认识结构的四个基本过程——图式——同化——调节——平衡相适应,也与教育的基本原理——适应与转化相一致。
2.4反馈控制,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有效的教学系统是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控制系统,以保持各部分工作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发挥系统的整个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从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特别是在课堂上当学生做完整组练习后,就应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的。使学生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便于在下次练习中加以调整和改进。同样,在每次课的结束部分应进行简短讲评,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在每次测验考核后,也应进行评述;在学期结束前,更应进行总结。
3几点思考与建议 1)从控制论原理上看,体育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内部各因素之间都是按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排列,寻找出最佳的排列方式是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过程的关键。
2)体育教学的控制过程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动教学观点,但这必须建立在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
3)在体育教学的控制过程中,还应该强调学生练习的作用。因为,学生练习是完成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的中间纽带。
参考文献1 特洛夫斯基著,张世杰译,《控制论与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2 列尔涅尔著,刘定一译,《控制论基础》,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 维纳著,郝季仁译,《控制论》,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 沈国忠著,《论体育教学的控制》,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25 朱建国著,《控制论与体育教学》,杭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关键词:体育教学,控制,最优化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而又相当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区别就在于:须通过思维活动与肌肉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三基”的目的,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充分运用控制论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进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1控制的概念及几种教学实践模式所谓控制,是指将某一种系统的状态转变为我们希望的状态。而组成为统一整体的某些成分的总称便叫系统。从控制论角度看,一个控制系统最起码要有两个部分组成:控制者和控制对象。(见图1)
指令

控制者 被控制的对象

(控制的体制) (控制的对象)
2/4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