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存状态
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存状态
来源:互联网 sk014 | 章 林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抗战;上海;自杀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二、极度经济困难导致自杀

  抗战以来,上海市民承受着来自战争造成的多方压力,其中,经济紧张造成的生活压力无疑是异常的。时人感叹到:“别说‘三月不知肉滋味’,连每天两餐薄粥也常常要做‘无米之炊’,衣、住、行,自然是更无暇顾及了。有的因为职业上太薄的收入,填不饱肚子,可是为了一己以及一家的生活,鞠躬尽瘁,操劳过度,再加上营养不足,以致体力日亏,害了肺病死的。有的因为衣、食、住太坏,害了病症,即使是最普通的,最易治疗的疾病,也无力延医购药,把生命糟蹋了的。有的因为在饭粥汤里搀着说是充饥的‘观音粉(是一种石子细粉)’,吃坏了肠胃,牺牲了生命。有的因为负债累累,告贷无门,来一个‘全家自杀’……”。

  抗战前后的生活费用和物价上涨指数最能体现市民的经济困难程度。假如1936年时上海工人的生活费用指数是100,那么到1941年3月时,食品的价格是774,房租是385,衣服是503,燃料是636,日常杂品是599。1937年11月,日本对上海南部实行军事占领以后,南市变得相当繁荣,但如今也萧条了。对于中国人而言,自1937年抗战开始以来,物价上涨了10倍;对于外国人而言,则每月的生活费上涨将近9个百分点。根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显示,物价“1942年上涨214%,1943年上涨315.9%,1944年上涨601.4%。”经济压迫使许多人的生活江河日下,上海失去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份自在和悠闲,自杀成为被迫无奈的选择。

  如皋人张得胜,今年53岁,前在南市薛家浜平安街开设面店营业,老父张道群尚健在,今年七十五岁,依张生活,张妻吴氏,今年50岁,生两子两女,长子荣泉,今年十九岁,次子荣生,仅七岁,以前一家老幼,同居一处,自前年八一三战事发生,南市沦陷,张举家住法租界劳神父路四七四号,开设大饼营业……,张因感战后经济困迫,受刺甚深,翌日上午张做过早市生意,至三楼亭子间内垂卧,百感交集,顿生短见,乃用利剪自宫、割破肾自杀,至十一点五十分时,由其子上楼发现……。

  如果没有战争爆发,张德胜一家住在南市经营面店,最起码张德胜夫妇、长子张荣泉,可以挣得收入,在南市闹街靠生意应该可以依赖店面勉强维持生活,即使生活捉肩见肘,也不会因外界的刺激(战争导致环境的混乱和心理的压力)而自杀。时人感叹到:“在上海这种地方,自杀案件的发生,几乎无日无之,尤其是近来物价高涨以后,自杀的事,更是层出不穷。生活的压迫和社会的冷酷,使一部分弱者走上了自我毁灭的路了,想起来真实令人伤心。”

  因经济困难而自杀的人并非局限于张德胜一样的社会底层民众。据《申报》报道,此类自杀事件涉及各个群体、阶层和职业。

  自由职业者的自杀:自由职业者的生存状况以及自杀选择,实乃战时收入减少、物价高涨、环境恶劣等生存条件的真实写照,饱含着令人心酸的故事。抗战爆发前红极一时的故事家董一萍的自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向在各电台播音之故事家董一萍,浦东人,年三十六岁,妻周氏,年三十四岁,生有一子,名荣儿,年八岁,现与其岳母同住于英租界长沙路一六O号立兴煤炭店前楼,董在全沪故事家中,系历史最久之一人,曾经红极一时,董于三四年前,曾一度放弃播音生涯,设肆营业于虹口之秋思威路,八一三时,悉毁于炮火,为维持生计,重弹旧调,又操播音生涯,收入虽尚不恶,但常入不敷出,旋又患病数月,境况益窘,为欲维持一家生计,不待病愈,仍继续出外播音,致旧病复发,历久未愈,乃妻旋亦患病,董乃心萌自杀之念。

  前曾一度服毒图尽,幸被发觉得救,迨至日前周氏(董之岳母)女二人,声言外出设法,但一去之后,数日不返,留下八龄幼子与董二人,曾绝粮三日,至上月二十九日,董命子至新闸路成都路源丰当友人蔡某处借得二元,不料中途被流氓欺其年幼,出其不意,突然抢去逃逸。董受此刺激,又重萌厌世之念,遂写成绝命书四封,留于桌上,于夜间哄其子睡熟后,即悬梁自杀,经发觉获救,现董妻周氏,尚不知暂居何处,董及其友作极盼其早日归去,如有知周氏下落而能转达者,实为功德。”

  与董一萍相似的自由职业者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如开设成衣店的刘得发自杀、拉车人鲁戴氏自杀、小贩张得胜自杀、洋行职员梁台堦自杀、女佣张爱卿自杀、木匠张金生自杀等等。

  公务员的自杀:一般情况下,公务员的生活较其他社会群体更有保障,然而,抗战以来尤其是沦陷之后的上海,他们也一样经历着生活压力带来的痛苦。公务员曹福昌(男,60岁,江苏人,住南黄陂路596弄41号,身份证154279号),1944年2月底,“在本局拘留所边门外铁栏上悬梁自缢”。自杀之前,曹福昌一直任职于“前法租界警务处当充二等副督察,迄自法租界收还以来,改任为初级副巡官,服务于本局行政股。”曹福昌一家共有人口九人,“每月费用约为六千至八千元”,而在“行政股”任职期间,每月收入为“一千八百余元”,“不敷家用”。在职期间,“该员秉性诚实,素无交际,服务警察局以来,不事副业,向无分文储蓄,故目前家用所缺除向少数亲友告贷外,不得已变卖所有家具”,尽管如此,随着“近来生活程度日涨,长此以往,维持乏法,薪金所入依旧,而家用无法减少,时常自怨自艾,精神颓废不振,且年事已高,无法打破目前恶劣环境,深觉前途茫茫,乃萌厌世之念,屡向其妻曹陆氏谈及意图自杀,曹妻为预防以外起见于一日前将公事手枪藏于箱底。”及至2月28日,“该员因家用款项告缺,想及虽抵月终尚未领得薪金,心中郁郁。经数月来沉积之怨念,该员神经稍形错乱,无法自解,竟再三向其妻提及此事”。29日,曹福昌照常上班,“闻本日不发薪金,虽系细事,无奈该员神经失常,顿觉不乐,于上午十时许赴厕所小便,行经拘留所边门外,一时糊涂发生厌世之念,取下裤袋悬于门上铁栏,自缢图尽。”被人发现解救后,曹福昌自杀未遂,在叙述家庭情况时,不禁使人感受到他身上沉沉的家庭重担。“余有子一名曹龙根,年十五岁,现在大同路永安造纸厂学徒,有一女名曹淑君,嫁于李孟德,现小婿赴重庆经商,每月汇来中储券一千元。余妻因生活艰难无法维持,带外孙五名(年三岁至十四岁)共来同居,由余负担。除上述人口外,尚有内人曹陆氏及堂弟妇曹叶氏共同居住,故家庭负担依照目前生活程度约为六千至八千元。”“自租界收回以还,薪金未增,而生活日涨,家中所有家具每月变卖,渐逐减少,长此以往,无法继续,最近一、二月想及环境即郁郁不乐,时萌自杀之念,屡向内人提及……。”在这一系列压力之下,曹福昌依旧坚持上班,但等到29日那天,曹福昌在单位听到当日不发薪金,念及家中急需用款,情急之下,“余一时怨恨,顿生厌世之念”,随后便悬梁图尽。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
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
《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为教育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指委、(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主办,是迄今全国集中刊登法语专业教学法研究成果的部级...
微生物与感染《微生物与感染》
《微生物与感染》双月刊,创刊于2006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旨在建立一个学科间交叉﹑基础联系临床和公共卫生预防的平台,以利于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杂志,月刊,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电力系统装备《电力系统装备》
《电力系统装备》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9341/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电网技...
江西食品工业《江西食品工业》
《江西食品工业》(季刊)创刊于1988年,由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食品工业刊物。宣传发展食品工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食品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总...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