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存状态
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存状态
来源:互联网 sk014 | 章 林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抗战;上海;自杀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日军侵华战争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上海亦遭到重大创伤,特别是1941年12月8日完全沦陷以后,进入最黑暗最艰苦时期。受到战争、逃亡、失业、战乱、恐怖、统制等影响,导致很多人无法生存而自杀,其中,比较能够引起舆论关注且反映社会生存状态的自杀事件包括:经历颠沛流离的避难、逃难,而后自杀;难以承受战时恶劣经济环境与高昂物价,因生活紧张、经济困难而自杀;无法应对失业带来的身心煎熬以及对社会失望导致的自杀;遭受日军布置的烟、赌陷阱侵害而自杀等等。这些自杀情况的发生,基本上都是直接或间接因战争难以生存才结束生命,与抗战爆发之前正常社会下的自杀事件相比,具有相对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战时上海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心理,也是佐证日军侵华的有力罪证之一。

  关键词:抗战;上海;自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难民、离婚、毒品、赌博、娼妓等明显的社会问题,开展社会生活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关于自杀这一社会问题的论著,相对偏少,暂时未见关于抗战时期上海社会自杀问题的专门研究。自杀是人的内心世界、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紧张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研究自杀行为本身以及与其相关的事件,能够反映社会生活,本文以上海档案馆资料以及抗战期间《申报》报道为主,考察抗战时期上海社会自杀事件,回顾战时上海社会经历的灾难。同时,通过研究,累积日军侵华罪证,学术界有很多研究,梳理了日军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灾难统计(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其中关于日军残忍野蛮的论述多集中于对普通民众的直接杀害,未见将“因战争导致国人自杀的统计”纳入到具体灾难中的相关论著,笔者认为,受战争影响导致的大量自杀事件,理所当然也是记录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有力证据之一。

  目前,从可掌握的资料看,1937-1945年间,上海社会自杀人数情况大致如下表:

  1937-1945年上海社会自杀人数统计 年份 性别 人数 合计(人) 1937

  (7-12月) 男 12 17 女 5 1938 男 24 32 女 8 1939 男 133 234 女 101 1940 男 44 74 女 30 1941 男 46 78 女 32 1942 男 31 51 女 20 1943 男 34 50 女 16 1944 男 51 146 女 95 1945 男 331 879 女 548 总计 男 706 1561 女 855 1939年成为抗战以来上海社会自杀的第一个高峰,引起时人的关注,“上海自从沦为孤岛,自杀事件,较前更多,本报社会版,差不多每天都有自杀的记载,而且日必二三起,自杀之风,可谓盛矣!”1945年,自杀人数达到最高峰,超过前七年自杀人数总和。由于发生在多方势力控制的战时国际化大都市,自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心理显得更加复杂丰富,呈现了抗战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及特点

  一、在战乱带来的颠沛流离中自杀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无数人为了生存被迫离开家园,四处逃难、避难的人口形成规模空前的难民潮,对整个社会及难民自身内心造成深远影响。整个抗战过程中,大约有一亿中国人成为难民。上海在1937年8月直接受到战火袭击后,难民潮水般地涌向公共租界法租界寻求避难……战争的浩劫使许多人突然之间成为难民,而一个在此时失去生计的人,他的生活立即充满了危险、饥饿、耻辱、依附、丧失机会、前途渺茫。在无数的难民中,许多人哭号求助,大量家庭妻离子散,狭窄的街道上回荡着那些寻找亲人的难民此起彼伏的哭喊。在疲劳和饥饿中昏厥病倒的人数不胜数。仅有13平方公里的公共租界上,就有50多万难民。很多难民生活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本身丧失希望的个体一旦受到某种刺激,自杀便很容易成为结束痛苦最直截了当的选择,因为留给他们的只有贫困潦倒和惊慌恐惧。

  在成为孤岛之前,很多人还抱有很大幻想,以为日本帝国主义不敢肆意妄为,等到11月份国民党军正式撤退,日军开始进一步蠢蠢欲动时,上海民众又开始了大规模的逃难。到上海避难的难民,没有固定居所,不外乎挤进难民营、寄居亲友处或流落街头,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再加上面对冷落的人情、陌生且不安全的环境,仅仅靠意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罗明杨,籍贯不详,35岁,家乡沦陷后避难来沪,一年余之后,因为在上海“经济支拙、达于极点,”1939年4月15日,“在福州路浙江路中州旅社二十五号房间事前缮就遗书一通,忽萌短见,服毒自杀,嗣经发觉,载送仁济医院,施救无效,未几毙命。”浙江绍兴籍少年“蒋裕生,现年十七岁,于沪战爆发后,家人逃散,存亡莫卜,裕生辗转流离,依居沪西法华西镇友人处,日渐贩卖糖果或棒冰,近因生活增高,且连日大雨,致本钱坐吃净尽,裕生一筹莫展,顿萌死念,遂于昨晚吞服鸦片自尽,后经同居发觉,急送附近医院救治,闻受毒已深,性命危殆。”

  比外地来到上海避难、最后自杀的人们更为辗转的是,还有人经历了从上海逃离至家乡,因家乡同样被日军占领,辗转又返回上海,最后自杀。“八一三”炮声之后,闸北、真如、浏河一带的农民、手工业者在炮火中难以正常安居,都转移到租界来。仅“八一三”这天,就有难民六万余人涌入租界,也有很多为了躲避战争逃离上海的。可是,这些逃离上海的难民很快发现自己的家乡也遭到战争摧残,而后又返回上海,但今非昔比,上海的环境使得他们不再像之前一样适应,无奈之下自杀而死。“江苏扬州籍青年陈锦才,22岁,战争爆发之前,一直在上海工作,战后随即返乡避难。但自从1937年12月扬州被日军占领后,就一直处于日本侵略者铁蹄蹂躏之下。在无法安身立命之后,陈锦才又返回上海,因为没有住所,寄居在朋友处。在经过一段重新寻找工作的时间后,并没有成功。最后,在绝望中自杀。”

  因人数太多,租界当局考虑到安全、稳定、资源紧张等问题,一面“号召”各界人士捐助衣物、粮食,一面把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近地难民分批“遣送”回籍。但是,随着战区的不断扩大,被“遣送”回籍的难民和新来的难民源源而来,这些人的家乡被日军蹂躏,对日军无不切齿痛恨。这种反复逃难,最后又来到上海无法生存竟而自杀的现象,一直都有延续。江苏无锡人程文若在其妻子自杀后接受调查时说到:“缘因民国二十六年沪战爆发,余阖家避难至伊姊薛张氏(无锡乡间)处,不久战事西迁,无锡亦遭受波及致乡间受洗劫,无有幸免者。薛张氏家亦被抢夺一空,怪其妹搬居伊处之故而遭洗劫,余妻因而遭受刺激,精神失常,夜不思眠……,因此而厌生自杀。”

  与绝大多数避难的外地人同病相怜,上海市籍难民也难有安身立命之处。日军进驻上海公共租界时,上海市区人口大约在三百万人以上。日本侵略者认为租界人口过度集中,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想把非生产人口疏散出去,留下产业工人为他们的战时经济服务。1941年12月28日,日本宪兵队发表公告:“凡人民欲由上海警戒线外迁居界内者,须得本队许可,由界内迁出者同,但回籍人民不受此项限制。30日,日本侵略者指使公共租界、法租界发表劝告人民回乡的布告。但是,上海市民大都无乡可归,即使是有乡可回,则因家乡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坏,亲戚朋友惨遭杀害,因此也都成了无家可归的海上飘零客了。”与外省市来沪避难的难民情况一样,家住上海南市(今陆家浜路地区)的上海籍市民何顾氏,因为骚乱,全家到公共租界避难,避难过程中,导致其全家“流离失所、财产洗荡”,原本安逸的生活被残酷破坏,因而“愤懑异常”,遂在“成都路丰昌米店”跳楼自杀。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
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
《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为教育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指委、(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主办,是迄今全国集中刊登法语专业教学法研究成果的部级...
微生物与感染《微生物与感染》
《微生物与感染》双月刊,创刊于2006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旨在建立一个学科间交叉﹑基础联系临床和公共卫生预防的平台,以利于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杂志,月刊,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电力系统装备《电力系统装备》
《电力系统装备》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9341/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电网技...
江西食品工业《江西食品工业》
《江西食品工业》(季刊)创刊于1988年,由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食品工业刊物。宣传发展食品工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食品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总...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