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酒品三重与邵雍的微醺境界
酒品三重与邵雍的微醺境界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胡骄键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酒以至乐 酒以至情 酒以至和 微醺境界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饮者无数,在酒的激发之下虽然催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作品,但得酒之真趣者也并不多见。本文将中国传统酒文化可以归约为三重境界:酒以至乐、酒以至情、酒以至和。历代文人墨客大多在前两个境界里扭转,鲜有达致“酒以至和”境界者。如李白、陶渊明、苏轼等人虽对至和境界有所领悟,但似乎总是难以摆脱“至欢”、“至情”层次的羁绊,而邵雍饮酒追求的微醺境界则完全进至“和”境,这也是中国哲思所追求的“道境”、“仁境”。

  关键词:酒以至乐 酒以至情 酒以至和 微醺境界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 of wine has a long history. Many drinkers who stimulated by wine created excellent cultural works, but there are not many people can get the real interest of win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wine has three kinds of realms: to happy, to express emotions, and to realm of harmony. Most ancient literati drink to happy or to express emotions while a few drink to realm of harmony. Li Bai, Tao Yuanming and Su Shi can savvy the realm of harmony, but they can’t extricated themselves from the first two realms. Shao Yong’s realm of style drink is the realm of harmony, the realm of “Tao”.

  Key words: drink, happy, emotions, harmony, realm of style drink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饮酒、酒酣耳热,仰面赋诗以及贪杯误国等等都是以酒为中心展开;且酒又多与色相连,至今尚有“酒色之徒”以名贪杯好色者。酒,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说不清,永远也少不了的物事,是想放下却又一直萦绕心怀的愁绪爱恨源头。酒!虽有诸多之利弊,本文却并不想在此问题上作过多的纠缠,而是想通过历史上不同的人对酒与饮酒之不同态度呈现出酒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意义,系述酒所激发的人生境界。

  一、早期酒文化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最重要的只有两件大事,祭祀与战备、战争等。戎之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军事准备对于一个国家的存在来说,其重要性怎么衡量似乎都不为过。对于早期的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祭祀,不但祭祀天地,还要祭祀祖宗。正是在祭祀中人才获得了自身,人并不是世上孤独的存在者,祭祀沟通着现实的人和天神、祖宗之间的联系,在祭祀中人、天地神灵和祖宗亡灵一道构筑了人的生活世界。

  而在早期的这两件大事来说,似乎都有酒的存在。战事在即,也不却喝一碗“壮行酒”,这一习惯也沿袭至今。临行之前,事成之后,都少不了酒。行前以壮形色,事后以表祝贺,酒乃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东西。祭祀同样少不了酒,据《诗经》记载:

  我仓既盈,我庚维亿。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诗经·小雅·楚茨》

  即是写在获得丰年之后,举行祭祀活动,感谢上苍及祖宗神祗的保佑。再如:

  尔酒既清,尔肴既罄。

  公尸燕饮,福禄来成。《诗经·小雅·凫鹥》

  还有: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禮,降福孔偕。《诗经·周颂·丰年》

  类似记载颇多,说明在先民的祭祀活动中,酒是不可缺少的物事,酒沟通着人和神的交流。为什么祭祀要用酒?酒何以具有通神之用?这可能是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酒是粮食酿造,天地自然运生万物百谷,而酒是粮食之精,《汉书·食货志》说:“酒者,天之美禄”,酒由粮食所酿,来自天地之间,且为百谷之精华,因此酒的粮食本性保证了在祭祀酒能通神的可能性,祖宗神灵在世之日要食取五谷,死后为神为灵也应该要食取百谷之精;二是酒精的麻醉功能让先民们获得一种遗忘自身的种种有限性进入与天神祖宗共在的一种幻象,或许正因这酒在祭祀中的麻醉通神功能,才是后来酒文化中酒具有至和境界的思想渊源。

  在早期先民的生活中,酒不仅仅是祭祀通神之用,同时也用于宾朋聚会之时欢乐畅饮。《诗经·小雅·鱼丽》所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竹制的鱼篓里各种各样的鱼都有,主人的厨房里备下了很多的美酒。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方河里有嘉鱼,密密的放在鱼器里。主人有的是美酒,主客之间燕饮非常的惬意。

  如果说这两首诗记载的是君子之适量燕饮的话,《小雅·宾之初筵》中所记载的可就是醉态毕现的豪饮了。

  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未醉之时,尚还“威仪反反”,秩序井然,既醉之后可就不在温柔敦厚,起坐不在讲究礼仪,甚而“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号叫狂闹不亦乐乎了!

  酒!在早期也并不止于祭祀、欢饮,那时也是销愁之具。《周南·卷耳》里的那位采卷耳的夫人正是通过斟满大杯的酒来免除对所怀之人的相思之苦。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国风·周南·卷耳》

  从以上之分疏可以看出早在上古时期,酒就成了祭祀通神、宾朋欢饮以及销愁的工具,这三种功能正是形成后来本文所论的三重酒文化之滥觞。

  二、酒文化的三重境界

  虽同是饮酒,但是其品次高低自有不同。有贪杯烂醉者,此等人不过是满足口腹之欲;有借酒浇愁,抒发心绪者,此等人如萧统评价陶渊明所说的:“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全梁文》卷十二)也是欧阳修所说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有以酒至天和者,此等人并不贪杯,亦非借酒抒怀,而是通过适量饮酒寻求一种超越的人生境界。“微醺景何似,襟怀如初春。初春景何似,天地才氤氲”。(《击壤集·喜饮吟》卷十八)饮酒是为了体验天地氤氲时的那种朦胧如初春景象之美。甚至只要能获得这种超越境界并不一定要饮多少酒,而是“偶的酒中趣,空杯亦常持”。(《苏轼诗集·和饮酒二十首》卷十五)

  1、酒以至欢

  “酒以至欢”的境界有两种样式。一是宾朋之会,行酒以欢;二是贪杯好色之徒的长饮豪醉。

  宾朋之饮是一种日常的饮酒状态,三五朋友聚集,免不了觥筹交错,其目的乃在于礼节答待,宾朋聚合岂能不让其尽兴?要尽兴,酒不可缺。不过细究起来,这种常态饮酒中的饮者都是一种具有明确身份定位的人格主体,我是作为主人而存在,朋友作为我所接待的对象,宾朋相聚,作为主人的我必须完成一定社会身份下角色所应担当的接待任务,且此种饮酒一般也就酒过三巡,适可而止,纯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动作。当然那种以劝酒为名,而别有企图者自当别论,不过这种饮酒尚不及饮酒以乐的层面,而是一种机诈事件,可谓和饮酒无关。所以日常意义的宾朋燕饮倒有些以酒成礼的感觉,日常之饮者总是有着明确限定性的人,履行一定的角色所承担的义务。因此这种人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人,是一“定在”。因此在这种日常燕饮中之乐不过是一种小乐,而不能得“天理真乐”!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汽车与配件《汽车与配件》
《汽车与配件》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219/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政策、市...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主办。主要发表电子信息系统研发和综合集成领域内的技术和学术研究论文。聘请行业内工程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37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
国际教育学《国际教育学》
《国际教育学》杂志是一本国际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是主要发表有关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学术性刊物,面向全球发行,实行开放存取政策,提供教育科研学术支持、推...
广西商业经济《广西商业经济》
《广西商业经济》该刊是以商品流通、商业经济理论与实践、商业改革、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刊物。重点研究商业经济工作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创刊于1985年,是全国教育学院学报,吉林省一级期刊,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刊(CNKI)。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