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清代辽宁文学述略
清代辽宁文学述略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永芳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清代 辽宁 文学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缪公恩(1756-1841)原名公俨,字立庄,号楳澥,别号兰皋,隶汉军正白旗,沈阳人。曾官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善书,能诗,精篆刻,工写兰。晚年以诗酒自娱,家计艰而名益著。撰有《梦鹤轩诗抄》、《楳澥杂著》等。其诗尤以描绘家乡风光的作品最为精妙。

  金朝觐(约1780—1840) ,字午亭 ,又字西侯,号銮坡,隶汉军镶红旗,原籍锦县,后迁义州(辽宁义县),曾在沈阳书院肄业,为缪公恩学生。嘉庆十六年(1811)中进士,官至四川崇庆州知州,有《三槐书屋诗抄》问世。诗作多关心社会现实,如《广宁道上忧旱》(二首其一)云:

  十日征途往复还,翻因苦旱念民艰。独留夕照明郊甸,尽有晴岚带远山。

  芳树笼阴皆暑气,老农挥汗尚愁颜。谁知霖雨成何日,空望流云去住闲。 魏燮均(1812—1887后),字伯柔,又字公隐,别号铁民,辽宁铁岭人,终生未中举,以游幕任记室兼教师谋生,社会地位很低,但文名甚著,是著名诗人兼书法家,被誉为“清代的杜甫”,当时有“诗传百年抱山吟,字震九州魏燮均”之语。传世之作为《九梅村诗集》、《香雪斋笔记》等多种。《闲居遣兴》诗写道: 独掩蓬门作腐儒,免争名利效奔趋。破篱重补添荆棘,老屋新苫用苇芦。 栽树种花为活计,写三页字算功夫。闲居防有诗朋至,预办床头酒一壶。诗作表现了作者晚年淡薄名利的情操和隐居山林的超逸。

  缪润绂(1851—1939,原名裕绂,字东霖(东麟),号钓寒渔人,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缪公恩曾孙。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中宪大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户部主事、山东临清直隶州(今临清县)候补知府、知州、濮州(在今山东濮县)知州、阳信县县令等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离任回乡。他不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著名学者,兼工书法、篆刻,著有《舍光堂文集》、《沈阳百咏》、《陪京杂述》等著作多种。特别是他在光绪四年(1878年)写成《沈阳百咏》,雕版付印后广为传诵。诗作采用竹枝词形式,生动地记录了沈阳城当时的景物、史实、风土礼俗及社会时尚,如《火炕》云:

  柴烘炕暖胜披裘,宿火多还到晓留;谁道塞寒衾似铁,黑甜乡里好温柔。

  郑文焯(1856—1918)字叔问,号小坡,晚号大鹤山人,铁岭人,隶汉军正黄旗。光绪举人,官内阁中书。清亡,侨居吴下。有词集《樵风乐府》等传世。吴昌硕并其所著刊为《大鹤山房全集》。为近代著名诗词家,与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合称“晚清四大词人”,被誉为“一代词宗”。如《浪淘沙》云:

  往事水流东,烟浪悠悠。太行横断蓟门秋。朔雁不知西去冷,直过并州。

  燕草总生愁,骏骨难收。故山多少夕阳楼。莫待蘩露归国日,白尽乌头。

  此词作于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太后与皇帝向西逃窜之时,充满对国事的忧伤。

  另外,清末辽阳文士杨钟曦的《雪桥诗话》,是很重要的文学评论著作,他参编的《八旗文经》更是重要的东北文学文献。

  子弟书与韩小窗

  清代,各体文学都很兴盛,曲艺也十分发达。其中,满族创作的子弟书尤见特色。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或 “弦子书”,是乾隆初年兴起的民间鼓曲艺术。当时八旗子弟多分守边关,常感凄凉寂寞,遂用鼓词形式抒发内心的愤懑。震钧《天咫偶闻》记曰:“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

  子弟书在满人聚居的北京和沈阳最为流行。罗松窗是促成子弟书成熟的早期作家,其影响主要在北京。嘉庆年间子弟书传入沈阳;光绪年间,在盛京将军晋昌的支持下,子弟书更加兴盛。故子弟书又称“八旗子弟书”、“八旗子弟乐”或“东北子弟书”。

  从形式上讲,子弟书是既包括“书”,即弦子书(也叫鼓词);又包括“曲”,即八角鼓的唱词。子弟书全系韵文,一般每句七字,可加衬字,也有长短句,长者可达十九字。一般偶数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其文字底本(文本)具有文字简练、韵律优美的特点,富察敦崇《帝京岁时记》云:“子弟书音调沉穆,词亦高雅。”因此,特别受文人喜爱,培养了几代辽沈文人,沈阳曾出现许多创作子弟书的社团,如由缪公恩、程伟元主持的“芝兰诗社”,由韩小窗、缪润绂、喜晓峰主持的“艺兰诗社”等,后者还有子弟书“沈阳三才子”之目。

  韩小窗 (1828?—1890?)清子弟书作家。本名不传,以署名行。辽宁省开原县人,另说《义县志》中的“韩晓春”即韩小窗。他幼丧父母,寄居沈阳姑母家中,常为姑母朗读演义小说,又常去茶楼书场听书,因而接触了民间文学。后数次赴京应试未第,谋职亦无成,却结识了弟书作家鹤侣等人,参与了子弟书和诗谜的创作活动。光绪初年以后定居沈阳,与友人缪东麟、喜晓峰、春树斋等组织“艺兰诗社”,以诗酒相酬唱,创作了大量子弟书、近体诗谜和诗歌作品。光绪十四年(1888),诗社解散,不久他即离开沈阳,后病死辽阳。韩小窗的子弟书作品,相传有500余篇,今存《长坂坡》、《得钞傲妻》、《露泪缘》、《黛玉悲秋》、《红梅阁》等30余种,至今仍有10余种在东北大鼓、京韵大鼓等曲种中传唱。其作品取材广泛,叙述流畅,语言自然雅丽,有很高的艺术性。不妨摘录《露泪缘·焚稿》中的一段,以窥知韩小窗子弟书的风貌:

  一卷诗稿在书案上,教紫鹃取来在枕边存。勉强扎挣将身坐起,细细的翻开墨迹新。一篇篇锦心绣口留香气,一字字怨柳愁花渍泪痕。这是我一生心血结成字,对了这墨点乌丝怎不断魂。曾记得柳絮填词夸俊逸,曾记得海棠起社斗清新。曾记得凹晶馆内题明月,曾记得栊翠庵中谱素琴。曾记得怡红院里行新令,曾记得秋爽斋头论旧文。曾记得持螯把酒把重阳赋,曾记得吊古攀今将五美吟。到如今奴身不久归黄土,它也该一律化灰尘。

  子弟书的作家,多与韩小窗有交往,如:鹤侣,即请宗室爱新觉罗·奕赓,庄亲王世子,自号墨香书屋主人、鹤侣主人等,子弟书作品有《孟子见梁惠王》等;春树斋,辽阳人,曾于辽阳成立诗社,也是沈阳诗社的成员,子弟书作品有《蝴蝶梦》等;缪润绂,字东霖,沈阳文坛领袖,子弟书作品有《锦水祠》、《孟姜女寻夫》等;喜晓峰,姓瓜尔佳氏,名喜麟,号晓峰,祖居长白,后移居辽宁新民,子弟书作品有《忆真妃》等。

  尹湛纳希和《一层楼》

  清代小说兴旺,逐渐成为文坛主体,特别是乾隆年间创作的《红楼梦》,将我国文学推向高峰,而《红楼梦》的横空出世,得力于辽宁作家高鹗、程伟元的校刊出版。不仅如此,还因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促成一个蒙古族辽宁作家的诞生,他就是尹湛纳希。

  尹湛纳希(1837—1892) 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蒙古族作家,是成吉思汗家族第28代嫡孙,出生于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票下府乡)一个世袭四等台吉的家庭。其父旺亲巴勒文武兼备,是一位学养丰厚的史学家、藏书家,生性喜好诗文,曾撰写《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前八章。尹湛纳希的长兄古拉兰萨、五兄贡纳楚克、六兄嵩威丹精都是诗人,均有诗文流传于世。尹湛纳希一门父子五作家、五词客,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政法学刊《政法学刊》
《政法学刊》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007/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诉讼法学、...
国际经济评论《国际经济评论》
《国际经济评论》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799/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财政金...
中华消化《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为医学学术刊物。 《中华消化杂志》报道消化系统医学领域内基础理论与临床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辟有临床病...
职场《职场》
《职场》(月刊)创刊于2006年3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经营报》社主办、出版并发行的国内及时本工作时尚类杂志。典型读者是职业经理人、公司白领,以及部分...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924/T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是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外发行与交换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标准A4大16开铜版纸印刷。本学报力争反映我国植物科学...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