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浴的主要贡献是推广教育,教授生徒。他一到铁岭戍所,便建银园开馆授徒,并于顺治十五年(1658)创办了银冈书院。《铁岭县志》记载:“筑室于银冈之麓,讲学授徒,说礼乐,敦诗书,文化渐开,士之向学。召还后,留其室为书院,名曰银冈”。这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书院,也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东北书院,李锴、魏燮均等名人均曾在此读书。书院后改为学堂,周恩来幼年在铁岭求学时,也曾在此读书。
左懋泰(1597-1656)字韦诸,号大来,山东莱阳人,明兵部侍郎左懋第之兄。崇祯进士,官吏部郎中。明末李自成入京,其归降大顺政权,任左侍郎,镇守山海关等处。清兵入关之际,其事迹不可考。顺治六年(1649)为仇家所讦,举家百余口流放辽宁铁岭。于戍所期间,勤于著述,诗文倾动一时,在流人中颇有声望,被称许为“天下文章之大家”,尊之为“北里先生”。著有《徂东集》,今已散佚。《千山诗集》卷二十中,存其诗数首。
左懋泰在流人中声望最高,“冰天诗社”就是在庆祝其生日时(顺治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成立的。他的两个儿子左暐声、左昕生也都工诗,而且都曾在银冈书院从郝裕读书。
铁岭地区的流人诗人还有江西新昌人戴国士、江苏无锡人吴岭、浙江秀水人张天植等。
(三)尚阳堡的流人文学
尚阳堡在铁岭稍北,位于今开原境内,也是清代流人戍所之一。
孙旸,字赤崖,江苏常熟(今张家港市)人,顺治十四年(1657)因科场案被流放尚阳堡,20年后被兵部尚书宋德宜捐金赎还。著有《孙蔗庵先生诗选》,有多篇描写辽海生活之作。
李开生(1627—1659),字天中,号冠月,江苏泰兴人,顺治十二年(1655)因上疏谏选秀女事,被流放尚阳堡。33岁卒于戍所。著有《戆臣诗稿》。诗稿中的《出关草》述写流放生活,《尚阳堡口号九首》为其代表作,写得慷慨苍凉,沉郁盘曲,颇有杜诗风骨。如其六云:
九月登高怯望乡,惟逢篱菊一枝黄。岩风易结怀中雪,炕火难融被上霜。
烧遍野蓬封兔穴,舂留池芡补鱼粮。邻翁索画归来晚,还把残编对夕阳。
另有陆庆曾,松江府华亭(今上海)人,顺治十四年(1657)因科场案被流放尚阳堡,十年后死于戍所,著有《秋兴》;张恂,陕西泾县人,亦因科场案被流放尚阳堡,著有《西松管集》、《雪鸿诗草》等;丁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顺治十五年(1656)被流放尚阳堡,著有《扶荔堂诗文集》;董国祥,直隶人,顺治十七年(1659)被流放尚阳堡,著有《盛京纪述》等。这些人名气不如沈阳、铁岭的流人,但对当时当地辽海生活的描写更为真切具体。
要之,辽宁的流人不乏文坛巨擘,甚至有中华文化史上的巨星。流人对辽宁文坛的贡献,一是留下许多优秀作品,二是养成一种重视文教的社会风气,三是为当地培养出一批具有文化修养的人才。辽宁从文化蛮荒进步为文化重镇,这一批批文化流人起了无法抹杀的作用。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