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在新课标的颁发,解读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路径,才能保持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高质量的达成教学任务,体现立德树人,素养导向的核心价值,教师就要强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将其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使命,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方向。
【关键字】双减背景;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学习活动,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和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并将其内化成自己得东西。初中历史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所需要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紧密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的颁发,解读为我们历史教学明确了方向,目标,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就是素养导向,立德树人,素养导向贯穿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的方向,也就是新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从自身的课堂做起,进行有效教学,做到立德树人,关于有效教学这个话题,我有几点想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课改认识
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的学习,观察,让我深知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双减背景下即减负又增效,那就必须提高课堂效果,但是实际的课堂事与愿违,教学成效不显著。我认为是教师教育观念的陈旧,老化,不能与时俱进或观念转化程度不大。新课改不仅仅是教科书的变化,更是一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先进的,现代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如果教师都能自觉自发转变教育观念,那就有助于实现对新课标的认同,也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
二、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时代在变化,教学在发展,教学过程逐渐开放,教学思维不断拓展,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苏联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教师在备课中,应考虑到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出其不料的想法,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该如何引导学生解决。新课标体现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理念,其实刚才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与教学目标有关,我们在备课时常常有预设环节,预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但他不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是指导教学的方向,我们只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顺利实施教学环节,课堂效果就会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不能准确实施教学目标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节课内容讲不完,尤其是出现大量的材料,有时讲的酣畅淋漓,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常常反思怎样使材料用的恰到好处,让部分学生吃得消,还让优等生吃得饱,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把握目标的问题,也就是怎样教的问题。
三、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要优化教学设计,更要提高问题的有效设置,这样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直到解决问题,因此,科学设计问题,用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带动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激情,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例如我在上美国独立战争时设计了如下问题:1、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一位总统是谁?能说说他的贡献吗?2、美国国旗的图案各代表什么寓意?3、美国独立战争要推翻哪国的殖民统治?4、说说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5、美国独立后又是怎样巩固其统治的?6、你知道美国现行的国体和政体吗?上课前我把这些设计好的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补充纠正,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完成了学习目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转变课堂角色,彰显学生地位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角色的转变,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转变以往“霸权课堂”的现状,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必须要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中起到引领,参与,服务,点拨,提升的作用,给学生营造民主,活跃,相互尊重,认真倾听,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历史知识,让客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永久性的精神。
当然,在角色的转变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巡回在各小组之间,担负起引导者和督促者,随机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学生交流,探讨,解决问题,随时抓住学生讨论的转折点,将讨论引向深入。记得很清楚的两个事例,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时,有的学生说,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极大,使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有的学生大胆质疑说,鸦片战争使中国接触了近代文明,这时,我及时点拨,拨开云雾,侵略,打开市场,掠夺财富和原料,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目的,带来近代文明是客观效果,这样“扶”和“放”有效结合,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效果也明显改善了;还有一次在学习戊戌变法时,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变法会失败吗?我首先肯定孩子们大胆质疑的精神,然后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帮助解决,在学生讨论中,我根据顽固派和维新派的自身因素进行提示,引导,又通过帝国主义的影响等多角度层层深入的分析,学生终于认识到变法失败的必要性,这一环节做到了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精选典型题目,减轻训练负担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突出的表现为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及立德树人正确价值观的考查,那么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作业入手,精选题目,避免传统的作业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对问题的自主见解能力和对知识再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家国情怀和价值观的培养。我觉得学生作业的精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布置搜集性的作业,培养学生查找历史资料的能力;2、通过认真读课本,观察图案,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与理解;3、模仿角色,通过人物模仿增加体验丰富历史想象的能力;4、书写历史作业,锻炼书写及文字表达能力;5、学生交流作业,通过交流传阅各自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
六、总结反思改变,提升教学效果
教然后而知困,一节课上完后教师总是有各种想法,我们把它记录下来,进行总结反思修改,不断反思,可激发教师终身学习,我的反思是从以下几方面写的,1、写不足之处,一节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对教学过程系统的回顾,梳理,做出正确的处理,探究,2、写成功之处,将教学中好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课堂中超强的应变能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学生之间关系的技巧,都一一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3、写教学机智,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产生瞬间灵感,这些灵感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智慧的火花常常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我们把这些记录下来,以便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
通过这样的反思,我对教材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优点的发扬,缺点的克服就会心中有数,就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使教学更加完善,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教学过程的一点体会 ,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虽然不成熟,但是我心中充满期待!我坚信只要努力,未来的历史课堂将是风光无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奇台县第二中学
邱金燕
奇台县第二中学
831800
13779262605
17666312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