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艳
河北省香河县气管炎哮喘医院 妇产科 065402
【摘要】目的: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时机治疗对于其母婴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观察组孕妇均于妊娠32周及其以前及早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孕妇则于妊娠32周之后开始接受治疗。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间发生的高血压、酮症酸中毒以及糖尿病眼病等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发生的胎儿畸形、早产儿、胎儿出生后死亡以及为围生期死亡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可维护母婴安全并改善母婴预后。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母婴预后;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产科常见并发症,是指妊娠期内产妇的高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妊娠期内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致使母体产生相应生理反应对胎儿给予营养补充,特别是糖类物质属于胎儿发育的重要物质,因而在妊娠期内母体排糖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容易诱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眼病以及羊水过多等不良疾病,将对母婴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而治疗过程中治疗时机的选择也将对治疗效果及母婴预后产生不同影响[1],本次研究将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机对于其母婴预后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资料:42例,孕妇年龄21~42岁,平均(27.2±0.4)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共计42例,孕妇年龄20~43岁,平均(26.8±0.6)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4例。两组孕妇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孕妇均于妊娠32周及其以前及早接受妊娠期糖尿病对症治疗,而对照组孕妇则于妊娠32周之后开始接受治疗,两组孕妇治疗方案相同,具体如下:(1)饮食控制:患者需坚持少量多餐的进食原则,可指导孕妇每日分为6次进食,分别占比为4~12%。严格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占每日饮食摄入总热量的约50~65%;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约为孕妇体质量的0.9~1.1g/kg;严格控制每日脂肪的摄入量,约占每日饮食摄入总热量的约25%左右,最大不可超过28%;(2)运动指导:妊娠期间需配合适宜运动,可指导孕妇以上肢运动为主,避免进行负重运动,也可配合不负重下肢运动,例如可进行慢走、缓慢游泳等方式;(3)胰岛素治疗:如若孕妇的饮食配合运动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则需要实施胰岛素治疗,于4~31周内给药剂量为0.8U/(kg*d),32~36周内改为0.9U/(kg*d),37~40周内改为1.0U/(kg*d),行腹部胰岛素注射治疗,分别于早、中、晚三餐后30min注射,剂量分别为50%、25%、25%。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指标,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孕妇的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的胎儿早产、畸形及死亡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并发症率比照
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间发生的高血压、酮症酸中毒以及糖尿病眼病等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孕妇并发症率比照[n(%)]
组别 例数 高血压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眼病
观察组 42 2(4.76) 1(2.38) 0(0.00)
对照组 42 7(16.67) 5(11.90) 4(9.52)
χ2值 4.514 3.208 3.172
p值 0.001 0.000 0.001
2.2两组胎儿情况比照
观察组发生的胎儿畸形、早产儿、胎儿出生后死亡以及为围生期死亡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表2两组胎儿情况比照[n(%)]
组别 例数 胎儿畸形 早产儿 出生后死亡 围生期死亡
观察组 42 1(2.38) 3(7.14) 1(2.38) 2(4.76)
对照组 42 6(14.29) 8(19.05) 4(9.52) 5(11.90)
χ2值 2.634 3.178 2.372 2.062
p值 0.001 0.000 0.001 0.001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产科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孕妇的胰岛素分泌量严重不足,且葡萄糖需求量异常升高,对于孕妇机体代谢形成严重影响,将对母婴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近年来有报道指出[2]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危害性较大,容易引发胎膜早破、孕妇感染、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和高血压等并发症,对于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指出[3]及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孕妇妊娠的中晚期胎盘抗胰岛素分泌量显著提升,并且高峰期处于孕32~34周内,在该阶段通过采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将进一步增加孕妇机体抵抗,因而在此阶段内采取胰岛素治疗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本次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在孕32周之前采取饮食控制、运动干预或胰岛素治疗方案,该组患者并发症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同时该组胎儿畸形早产儿胎儿死亡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这提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32周之前及早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可改善母婴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可维护母婴安全并改善母婴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永颖.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2):49+63.
[2]文伟能,冯健珊,吴丽珍.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母婴预后[J].华夏医学,2016,29(01):39-41.
[3]郑智,吕杰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08):601-604.
[4]李燕.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0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