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学术热点
行业资讯
浅析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短跑训练中作用
发布时间:2023-10-06 来源: 访问:

2.4.加强念动的培养

    念动调控是动用运动表像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一种心理技能的训练方法,它是心理训练中运用最为广泛、也是最有力的方法之一,运用意念默想动作的结构,重难点及整个动作完成的感觉,这种方法无论在初学阶段,还是教学与比赛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在想象中的动作情况和现实相差不大,所以是行之有效的。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会因为各种因素心理产生波动,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这时候运动员应采用念动调控法,运用大脑中已经形成的短跑技术动作的表象结合适当的语言对自己心理进行调节。同时大脑中清晰回忆正确的技术动作的过程,尽可能地体验自己身体的感觉和心理状态,以唤起起跑、加速跑、终点冲刺跑时的各种感觉,以此来提高自信心、减少紧张焦虑的情绪。

2.5.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们有效地从事活动的前题。运动员每次上起跑器之前特别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起跑上,应有一整套习惯的准备动作程序帮助运动员最充分地集中注意力,防止消耗过多的精力。大量的内、外界的干扰因素时刻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注意力。所以在起跑时要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以便在喧闹的训练或比赛场地上保持宁静、稳定的心理状态。短跑运动的训练或比赛一般都在室外场地进行,客观因素干扰很多,因此注意力的集中对短跑训练或比赛就显得相当重要,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学会忘掉环境、对手和自己,不要过多想比赛的胜负,专注于自己的技术动作要领,避开紧张的氛围,过滤掉那些不利于比赛的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使得思维更加简明有序,以保持大脑中清晰的起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的技术动作和要领。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整自己,使自己以最佳的竞技状态面对比赛。

2.6.开展趣味体育活动、促进运动员个性心理发展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利用身体的“素材”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应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担任不同角色的任务,创造条件让每位运动员都能够充分发挥个人长处,表现自己的才能,体验自身的价值,从而有效地解除过重的心理负担,利用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培养社会化的健康心态。个人之间的运动竞赛可以磨练意志、强化竞争力,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人格,而群体性的运动竞赛能帮助运动员树立集体感、归属感和友爱互助,关怀包容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预防不良的心理品质。这些都可以激发运动员主动进取的意识,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训练中不断完善、塑造、超越自己。科学合理地安排、制定教学和训练任务,改进提高训练效果,努力创造积极活跃的练习氛围,让运动员在良好的、兴奋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与训练,使他们的体能在练习中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逐渐适应大强度练习和训练的需要。

2.7.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随着独身子女的增多,许多运动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课余时间和他人的交往机会急剧下降,陪伴大多数运动员的是电视、电脑、父母,缺少交往和他人沟通的机会。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有部分运动员生活在单亲家庭,幼小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也是诱发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因素之一,容易使他们的内心走向封闭和孤独,所以做为体育教师、教练员更应该关注和爱护这些运动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有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在教材和计划安排上适当减少竞技动作难度,使全体运动员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逐渐体会成功与失败,培养合作的交往能力,体验自尊自信、个人与集体、积极与消极等心理因素,在体育运动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充分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性体育运动,在班级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乒乓球、排球、篮球、拨河、羽毛球等小型竞赛活动,让运动员在课余体育运动中消除不良情绪,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多渠道促进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3.结论与建议: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完全暴露,不容忽视。在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体质教育思想”、“技能教育思想”的束缚,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经常只是片面地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目标,忽视了对运动员健康心理的培养;片面地强调体育运动的认知和身体练习过程,忽视了运动员的情感需要与兴趣爱好。这些都是导致运动员喜爱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逃避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立和谐的、有利于运动员心理健康的体育学习目标与内容是势在必行的。随着科学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科学也步入一个前未有的新高度,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比赛结果。因此,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培养和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特别是在关键的训练和比赛中要及时采用心理调控的方法,解除各种消极的压力与现象,才充分发挥出技术动作水平和运动能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综上所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能只理解为防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提高心理素质和发掘利用身体潜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体育教育工作者与运动员的共同参与及双边的努力。因此,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运动员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否则会事半功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大多是由于生理变化太快、社会转型剧烈所致,程度普遍轻微,若及时给予适当调节治疗,则可治愈,恢复正常。更重要的必须加强运动员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加强体育活动使运动员即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精神状态。本人在多年教学和训练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三种针对不成熟心理的自救方法,仅供参考:

1、转视法:

有时,面对无法回避且不能躲开的现实,可采用改变视角的办法,竭力从消极面转向积极面,从而改善自己的情绪。如某位同学因没选上班干部很沮丧,但转念一想,没当上正好省下许多精力专心学习,当一名学习尖子生,多换角度,让坏事变为好事。

2、自慰法:

自我安慰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思想方法。但凡是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变不如意为心情舒畅,是一种有效的自慰方式,能维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经常安慰自己,便可以缓解精神紧张。

3、音乐疗法:

有不少青少年喜欢听音乐,脖子上常挂着架MP3,这令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担心会影响学习。其实我个人认为,只要音量适度,是不会造成耳膜受损,听听音乐是自我心理调节的好方法之一。柔和、明快的音乐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调节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较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好的音乐形象诱导人转移原来的消极情绪,这样可以改变人的心境。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摘要:9月28日-29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任勉一行3人来漯河临颍就陈星聚杯太极拳比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调...
精品推荐
摘要:摘 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的必备素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热门期刊
云南化工云南化工
《云南化工》(月刊)创刊于1973年,由云南省化工研究院、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化学华工学会主办。是...
当代电力文化当代电力文化
《当代电力文化》(月刊)创刊于2013年,杂志是中国电力政研会会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主办。《当代电力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241/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
安全.健康和环境安全.健康和环境
《安全.健康和环境》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季刊)创刊于2003年,是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马列主义、...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曾用刊名:细胞生物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79年,主要刊载以中文或英文撰稿的细胞生物学、...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