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巧妙识字。例如,教学《找春天》时,课前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既尊重了小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课中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花朵开放了,小雨沙沙下,我笑了。”成功的喜悦激荡起继续探究的情趣和勇气。又如,识字时,老师开门见山引学生尽兴读自己认识的字,接着不经意一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孩子们自豪而言:“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巧妙一点,展示了课外识字方法、途径,潜移默化学会了学习方法,推动了自主性学习。
②多种形式发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运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方为有效之策。A、投影出示带拼音生字,让小学生先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助,再小组合作读。B、去掉生字拼音,学生自由练读,再开火车读。C、男女赛读。D、打乱词序指名读。E、自拿字卡逐个读。F、找字卡:一生读余者找。G、做游戏:我读你找,你读我找。H、字归文中反复读。I、看画贴词。Q、课件展示等。通过以上方法,学生的眼耳口脑共同感知,愉悦中识记了字词。
③创设生活情境识字。“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 创设情境,自主与合作学习抽象的字词,促其理解、掌握。如,学“百鸟争鸣”一词,可让学生闭眼想象,让其模仿小鸟“叽叽喳喳”的各种叫声,领悟中总结:“小燕子叫了,小黄鹂叫了,小白灵唱了,所有的鸟都在鸣叫,这就是“百鸟争鸣”。
④语言环境中学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法很多,如一篮子识字法、捡贝壳识字法、钓鱼识字法、媒婆识字法等等,这些个识字方法即贴切,又形象。
识字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发挥自主;关注方法,讲求合作;发展能力,促其探究,势必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
(2)阅读教学的探索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被誉为“智慧之源”。简言之,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表达力,发展认识力,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性,增强搜集信息的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具有多变性,其教学程序无固定模式,每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各有不同,而应积极组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①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教师应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可采用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尝试分段,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尝试研读,感悟人物品质;点明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通过设问激疑、填空初知、巧导自学、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优化动作,理想地完成学习目标。
②内容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中获得发展,如,四年级《猫》一课蕴含着人文精神,教学时可以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中;A、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识字、析词、通文、思意);B 、交流自学情况,引出主线,板书示意,为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在第四个环节“专题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在第四个环节“专题研究,理解课文中”,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好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任选你自己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给大家听。具体做法是:A 、教师先指导一处以作示范;B、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C 、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拔、深化、评价。
如此,通过“划”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或最体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圈”出这一句中最能体现猫之可爱、作者爱猫的关键词,“研读”领悟其特别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之喜爱之情。再将自读过程进行交流。不但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写话与习作的应用
写作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实际生活中,写作无处不有,无处不用,其重要性可以非常。《标准》将小学阶段作文教导界定为写话和习作两个部分,强调其基础性教学和基本技能之培养。教学中要以阅读教学为主,综合学习与口语交际为辅,奠定作文基础,有意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时时、处处、事事中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
写话与习作教学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基础性训练;注重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获取丰富的作文题材;注重与地域文化、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充实作文内容;注重与现代科幻影视、信息相结合,发展习作想象力。让学生堆积情感与生活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且富于创新。除课堂习作途径外,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扩展习作教学途径:①听讲故事——学生语言发展之摇篮。教师可借助动画片、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历史传说、人物传记等。以听讲为主要形式进行习作启蒙教学,积累素材;还可以改变、创造角色表演、拓展故事表演等,内心体验;也可同桌对说、小组交流,合作中练笔;更可联系生活想象创作,进行探究。②看图写话——作文的捷径。生活中不乏直观形象的典型性画面,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语言滔滔不绝,一“写”千里。③日记练笔——学生习作的土壤。借助日记,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久而久之便会“材”源滚滚,不只长知识提能力,还形成了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④自制手抄报——习作兴趣的激发。儿童表现欲强,又不喜欢走别人的路,就应当给他一片自由、自主的园地,让他尽兴地去开发,去表现,去创造,过程中发展其习作能力。此外,建立小编辑部制作校报、成立小通讯组为“红领巾广播站”撰稿、即兴写作等无不是让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慧脑去思想,用一双慧手去描绘。
(4)口语交际的尝试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能准确地表达与交流,讲究文明修养”(《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当今之时,未来社会,人的交际与协同能力是何等重要,而口语交际更缺之不行。它是人与人之间认词、交往、互信、理解、合作之媒介和纽带,教学中积极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是迫在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