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笔者在2013年暑假期间对本地区多所本科高校留校复习考研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问卷者的身份也做了一定的了解,留校准备考研的学生大多集中于大学四年级,也有少数三年级的学生及社会人员返校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专业上有理工科类、经管类、文史类及其它。对于这部分人群的选择,主要考虑到这部分群体基本接受了大学阶段的完整教育,且素质和知识水平都相对较高,时间又选在他们自由复习阶段,没有明显的外在不良因素影响,因此,可以认为他们的回答更具可信度和参考性。
问卷的内容设计主要从了解大学生在校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大学生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大学生对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问卷的范围在地域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综观全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情况,本地区的调研问卷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参考性。本次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50份,调查在无记名情况下进行,下面是本次问卷的统计结果及相关分析。
表1:您大学就读至今有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
选项
回答人次数
占调研总人数比例
A接受过
13
8.7%
B接受的不多
98
65.3%
C没有接受过
39
26.0%
从本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接受过系统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生人数仅占到总数的8.7%,说明很多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率很低;65%的学生选择了“接受的不多”,还有26%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这充分体现了很多高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重视甚至缺失。下文还有关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接受途径的调查也能很好地补充对这一比例的了解。
表2:您对职业道德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选项
回答人次数
占调研总人数比例
A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69
46.0%
B专业课教师的渗透
37
24.7%
C就业指导教师的介绍
91
60.7%
D社会实践
41
27.3%
E社团活动
18
12.0%
F校友或行业精英的相关讲座
16
10.7%
G网络、报刊或相关媒介
86
57.3%
H 其它(要求文字说明)
3
2.0%
(注:由于此题在回答时可以有并列选项,所以“回答人次数”之和超过参与问卷总人数,在此,统计单项仍以“回答人次数”和参与问卷的总人数150进行对比得出比例,对比数据主要体现该统计项的数据支持量占总问卷人数的比例,以作为对选项支持的参考数据。下文表中有类似并列选项的,其统计方法亦相同,不再另行标注。)
从上面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来源是“就业指导老师的介绍”和“网络、报刊或相关媒体”,分别占到总问卷人数的60.7%和57.3%。“网络、报刊”等媒体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的比例如此之大,这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课教师的渗透”只占到了46.0%和24.7%的比例,这两门课程通常是我们高校组织开设的课程,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两门学校组织开设的课程反而对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所起的影响因素非常有限,这也是值得高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深思的。从统计结果看,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以及“校友或行业精英的相关讲座”中获得职业道德教育的比例也相当小,这和高校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也是相符的。
表3:您在大学期间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包括大学期间学校虽然没有组织系统教育,但自己从别的途径学习和了解的情况)
选项
回答人次数
占调研总人数比例
A道德规范教育
88
58.7%
B职业理想培养
74
49.3%
C价值观的培养
95
63.3%
D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
63
42.0%
E其它
5
3.3%
从此项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接受较多的是“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规范教育”,“职业理想培养”和“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相对次之,但总体差异不大。这反映出在学校主动进行或学生自发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中,职业道德理论规范的内容基本已覆盖。还有3.3%的“其它”选项,从问卷备注中了解到,它主要反映了少部分对职业道德教育完全没接触的被调查人的选择。
表4:您接触过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主要是采用哪种方式的?
选项
回答人次数
占调研总人数比例
A教师课堂理论讲解
107
71.3%
B课堂案例讨论教学
52
34.7%
C理论与参与实践相结合
28
18.7%
D其它
10
6.7%
从本题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最主要的形式仍然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占比71.3%;“课堂案例讨论教学”也已有一定形式的存在,占比达34.7%,说明部分教师在进行理论课的讲解时也已注意到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少,只占到14%,这也深刻地反映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重理论,轻实践。而“其它”选项反映出部分通过其它途径学习或没有直接在学校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被调查者答案。
表5:您认为未来能帮助自己事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选项
回答人次数
占调研总人数比例
A良好的人脉关系
132
88.0%
B专业知识
108
72.0%
C职业道德素质
106
70.7%
D灵活的办事风格
92
61.3%
E其它
0
0
从此项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最看重的是“良好的人脉关系”,占调研总人数比例达88%,而认为“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都要低于前者,对“灵活的办事风格”的认同度也较高。这反映出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理念方面受现实社会流行的思潮影响较大,是对“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读书理论的颠覆,这种表现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认识进一步加强的表现。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针对这一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要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未来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工作中合理地“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与社会上流行的“拼爹”现象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