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教育素质”。
(1)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领导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教育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战略上重视 教育。教育乃长效产业,虽说在父母官任期内难以见效,对其升迁作用也不大,但只要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 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素质”。
(2)提高“教育素质”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为社会主义建设 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教得好 ,学生才能学得好”。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做到:
首先,尊重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其工作环境。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对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素质差,特别是敬业精神不够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地位不高,生活待 遇不理想。
其次,要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前面所述的教师文化水平不高,有的大专毕业没有达到大专程度,对 此必须强化培训。国家教育部已开始在全国推行全面的继续教育,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应按此要求,结合当地实 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扎扎实实地抓好培训质量,不能流于形式。为此,不但要做到领导重视,保证 教师的学习时间,而且培养经费也要有保证。培养经费是一个敏感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加以解决。与 此同时,培训应严格管理,要有科学的考核办法,使培训收到实效。
再次,重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准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最后,严格教师的聘用制度。教育也要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对不合格教师和富余人员应限期培训、分流 ,优化教师队伍,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开课标准化。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是经过教育专家充分酝酿研究制订的,是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各校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取消什么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5.狠抓课堂教学,做到教学规范化。
课堂教学应该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牢牢抓住教学常规不放松。备课做到“三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抓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把握“两法”(教法、学法);克服“三脖(教态病情绪并语言病);提倡学、思、乐、摈弃“三重”“三不重”(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管不重趣)。搞好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
6.坚持活动课的开展,做到活动课正常化。
做教育的人有这样一句口话:向手指头要素质。这就是说搞素质教育其基本做法就是使学生多动手。活动课程是现行课程计划中的一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是并列的关系。它是由学校正常设置的,教师有计划地采取正常教学手段进行指导的、有一定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能混同于“课外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因此,学校一是要坚持开设、开展活动课;二是要求配置专职或兼职的指导教师;三是教师要采取与学科教学相同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四是对学生而言,既要求必须投入活动中去,又可以有所选择,做到有的活动必须参加,有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个性、天赋得到发挥。坚持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开展就是把握了素质教育契机,打开了素质教育的窗口。
7.重视音、体、美、劳课教学,做到教学内容全面化。
音、体、美、劳课是学科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盛行时期得不到重视,列入“副课”,属于非考试科目,教学时间往往被挤占,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教学内容的片面狭隘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推行素质教育就必然地要扭转这种不正常的思想和做法,大力提高音、体、美、劳课的教学效果。要搞好这些学科的教学,一是要端正思想认识,摈弃主、副课观念,将音、体、美、劳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使教学内容全面化。二是要具备和培训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师,而且要将这些教师同原所谓主课教师同等对待,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三是要有正常的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学目的、教学检测措施。四是学校要保证提供相应的场地、器材。五是在管理上要制订一定的考核办法,将这些学科的教学列入目标管理。大力提高音、体、美、劳课的教学质量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要达到这一目标,第一,要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落到实处,充分弘扬主体精神,教师上课须变“灌输”为“引导”,变授知识为教方法,强调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发展。第二,实行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天赋的区别,采取差异性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特长培养,让学生的优势天赋得以充分发展。对于群体而言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对于个体而言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三,实行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既要抓考试科目,也要抓非考试科目;既要抓必修课,也要抓选修课,还要抓活动课;既要重视教学结果,也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给学生留下全面发展的空间和创造特长发展的环境,让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8. 依法治教,达到十条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法和其他的一些教育法律法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必须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为此,省教委向全省提出了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从升学考试评价、课程教材、教学管理和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不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地于1998年基本上做到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要求严肃认真地执行课程(教学)计划,要求杜绝乱编乱印乱征订教学用书。这十条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是试金石,必须毫不迟疑地去抓,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9. 实行等级记分,推行素质发展报告书制度省教委已颁发了中﹑小学成绩考核实行等级制的办法。
实行等级记分,目的是减缓分数对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兴奋点转移到全面打好基储培养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上来。实行等级制记分可以逐步到位,首先在所有城区中﹑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初中,以及素质教育实验区的中小学试行。
10. 改变经费投入方面,扩大农村地区和薄弱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