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⑥据岳麓书社白文本《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统计李诗共1110首,其中张式铭补遗81首;杜诗共1332首,其中张式铭补遗8首。
⑦可见这各选的四首,对于李、杜各自的创作而言,比九牛之一毛仍觉其微。前面说了这八首是俱见于现行的苏选本、舒选本、黄选本,而就是广为流传的《唐诗三百首》中也能见到《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以外的其他所有。这也可以看出教材选文作者所独具的慧眼,也可以说明称此为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不为过的。教材的单元解说中也明确表示了他们的选文意旨,所选诗歌以李杜各自所长来分别体现他们在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和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上“两座并立的高峰”的位置。《蜀道难》虽是送别友人之作,但全诗不见一丁点的柔弱的伤怀之感,即使要嗟叹也要写得大气磅礴,荡然回肠。《将进酒》更显李白潇洒不羁的独立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诗人与酒一种特定的文化关系,杜甫《饮中八仙歌》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豁达的性情是在酒上有一定的体现的,尤其其中“天生有材必有用”一句千百年来激励了不知多少仕途失意者。《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是两首七言绝句,也反现了李白不俗超凡的语言性格。总之,这些诗歌是可以比较充分地体现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采的。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这是和他诗歌中所反映的唐代中期的社会风貌有非常大的关系的,因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与下层社会的接触也更加广阔了,他对人民生活的疾苦的理解也更加深切了。如教材所选《兵车行》一诗就是很著名的反战诗,一句“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道尽了无限的凄苦。杜甫的律诗本来就是唐近体诗用律的典范,但诗律是不容易在中学讲授的,这点我们只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而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诗的思想内容,如感伤身世的五律《旅夜书怀》、《登岳阳楼》,就能够体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分风格。而《客至》一诗清新明丽,应是作者在成都草堂生活比较安稳的时候作的,故而独具匠心,可能是编者有意为之,让读者体味即使一肚子愁苦的杜先生,也是一位痛并快乐者。总体上,这部分的选诗达到了编著的要求。
《孟子》一书中选入教材的有《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寓言《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二则。这几篇选文在书中是以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取胜的。下面我们将以这三个方面为经,以选文为纬,以求管窥《孟子》之一斑。思想性方面,孟子被定性为“亚圣”是因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孔子讲“仁”,重视人的生命,孟子讲“仁义”,重视人民生存的权利,提出了“道性善”,这个观点在孔子学说中是不多见的,因此我们觉得更有意义。鉴于今天重在讨论孟子的思想,因此孔子的“仁”就先搁置不谈而重说孟子的“仁义”与“道性善”。另外,因为是面向中学生的选文,所以我们还得缩小范围,仅就选文中所体现出的进行阐述,但读者切不可误以为少而感到“管窥”之难。选文中的四篇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义”思想,仁义按照孟子的学说可细分为“仁”、“义”。关于“仁”,孟子有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关于“义”,有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并见《孟子公孙丑上》)选文中的前三篇都是孟子与君王的交流,言谈中处处蕴含着这位圣人的“恻隐之心”。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庄暴见孟子》)“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孟子见梁襄王》)以上所举仅是体现孟子“恻隐之心”极少的几个例子。孟子阐释“恻隐之心”时所举的是救孺子的事,是个体与个体。当他向君王进言阐释他的“恻隐之心”时则是个体与群体,即君王与百姓,君王的“恻隐之心”如何体现呢?施行“仁政”即“保民而王”。寓言则巧妙的体现了孟子的“义”即“羞恶之心”。齐人不以“乞食”为耻且“施施从外来”,遭妻妾讥讽。孟子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明白地告诉人们什么是“义”,很简单,常人只需有“羞恶之心”就可以做到“义”了。“道性善”即是我们所说的孟子“性善”的观点。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看下面的句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所谓的“性善”实际意义是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
⑧以上便是孟子思想上的两大组成部分“仁义”与“性善论”,限于篇幅我们不能过多引出,但这已经在选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学性方面,郭本就说它是最有文采的,它“长于论辩”又善用语言支持论点,是先秦诸子里优秀的散文著作。这样选文之《短文两篇》的意图也清晰地得到了体现。
《红楼梦》专题的选文是节选性质的,《诉肺腑》选自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公子追欢笑,拾麒麟侍儿轮阴阳”、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宝玉挨打》选自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乘答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香菱学诗》选自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抄检大观园》选自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我们可以看出选文选的是前八十回的内容,这是学界所公认的曹雪芹原创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编著者是以给学生介绍原汁原味的《红楼梦》为出发点的。《红楼梦》到底是写爱情的还是写政治的,我们姑且不做孰轻孰重的辩驳,还是两者并重的好。《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读者,主要在于它细腻地描写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因为悲剧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诉肺腑》就是宝黛爱情发展的一个转捩点。一句“你放心”把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微妙的情感描写得入木三分。作为青春期的高中生,本来对爱情就充满着好奇,而这篇文章也可以作为一个药引子去指导他们度过那个特殊的时期。这体现了《红楼梦》的爱情主题。至于《香菱学诗》、《宝玉挨打》两篇,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状态。历经磨难的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就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而《宝玉挨打》通过蒋玉菡更加明了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贾政等的道貌岸然,这是《红楼梦》人生百面镜又照出的一群嘴脸。尤其《抄检大观园》更是预示了荣宁二府的衰败命运。这又是政治主体。所以选文基本能反映出《红楼梦》“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面貌。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