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歌 | 《孟子》 | 《红楼梦》 | 《史记》 | |
(共三十二章) 刘 本 | 第十四章、盛唐诗人与李白(共四节,一节为绪论,第四节叙李白) 第十五章、杜甫与中晚唐诗人(共六节,一节为绪论,第二节叙杜甫) |
第三章、社会的变革与散文的勃兴,第三节、哲理散文(依时间顺序分叙先秦诸子散文八家) | 第三十章、红楼梦与清代小说(共七节,第三节叙曹雪芹及《红楼梦》) | 第六章、司马迁与汉代散文(共六节,前三节叙《史记》) |
(共九编、六十五章) 游 本 |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共十三章): 第四章、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共四节) 第五章、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共四节) |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共五章):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共四节,第一节叙《论语》、《孟子》) | 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共十章):第八章、红楼梦(共四节) | 第二编、秦汉文学(共五章): 第二章、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共四节) |
(共八编、七十八章) 郭 本 |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共十五章): 第五章、李白(共四节) 第五章、杜甫(共四节) |
第一编、先秦文学(共六章): 第五章、诸子之文(共五节,第三节叙《孟子》、《荀子》) |
第八编、清代文学(共十二章): 第十章、曹雪芹和《红楼梦》(共四节) |
第二编、秦汉文学(共五章): 第三章、汉代论说散文与史传散文(共三节,第二节述《史记》) |
(共九编、七十八章) 袁 本 |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共十二章): 第三章、李白(共五节) 第四章、杜甫(共四节) |
第一编、先秦文学(共五章):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共五节,第二节述《孟子.》) |
第八编、清代文学 (共八章): 第六章、《红楼梦》(共五节) |
第二编、秦汉文学 (共七章):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共五节) |
李、杜诗歌 | 《红楼梦》 | 《史记》 | |
游本 | a、15.38%b、3.08% | a、10.00%b、1.54% | a、20.00%b、1.54% |
郭本 | a、13.33%b、2.56% | a、8.33%b、1.28% | |
袁本 | a、16.67%b、2.56% | a、12.50%b、1.28% | a、14.29%b、1.28% |
单元解说 | 单元目标 | ||
李杜诗歌 |
蜀道难(李) |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及其精炼,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韩愈对他们推崇备至,曾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 | 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作品,着重领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
将进酒(李) |
|||
兵车行(杜) |
|||
李杜诗五首 |
|||
《孟子》 |
齐桓晋文之事 |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作品。《孟子》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如“仁政”论、“性善”论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精华。长于论辩,不仅逻辑严密,善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而且富有气势,喜用排比句,如长江大浪,滚滚而来,咄咄逼人。其行文通俗流畅,无生硬语。 | 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进而品味《孟子》的语言特色。 |
庄暴见孟子 |
|||
孟子见梁襄王 |
|||
短文两篇 |
|||
《红楼梦》 |
诉肺腑 |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巨著。它的内容异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多方面的,既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又能突破前人的窠臼,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鲁迅评论它说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对后代的小说、戏剧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 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朴素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宝玉挨打 |
|||
香菱学诗 |
|||
抄检大观园 | |||
《史记》 | 报任安书(节选)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人物传纪,善于把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文笔生动,感情浓厚。《史记》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进而品味《史记》的语言。 |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 |
|||
屈原列传(节选) | |||
信陵君窃符救赵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