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在观念上一般都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往往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因而,必须寻找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又对他们的自主性有一定的引导,把学生的独特性与向师性结合起来。
(三)现代课程观—整合性中的“课程目标全面性”和“课程实施的人化特征”。
为了纠正课程目标在实施中出现的偏重知识掌握的应试倾向,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出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新大纲兼 顾知识、能力,情感、理性,科学、人文各个方面。这为我们提出“综合”课题提供了最好的理论依据。“课程实施的人化特征”,强调学习模式尽量适合学生个人兴趣,需要的个别化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总之,“自主”和“综合”“探究”是许多教育理论阐述的同一主题。
四、指导思想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1、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2、利用现有的教研成果,集众家之长,融汇贯通,创立一套趋于完美的教学方法,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若干问题。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4、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5、重视活动,培养特长。6、将情感教育融入读写之中。
五原则:
1、素质教育的原则
依据《中学语教学大纲》,初中毕业生应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探究式阅读与写作”正好突出了四者并重相互促进的特点,符合《大纲》要求。
2、寓教于乐的原则
“探究式阅读与写作”一改中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紧锁眉头的疆局,使学生阅读写作不再是难事,而是一件盼望的事,使他们在轻轻松松的娱乐中进行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3、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改革后的作文模式使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写作兴趣。
4、整体性原则
探究式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着眼于全体同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水平提高。
5、积累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对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练习、积累,做到积累丰富。
6、因材施教的层次性原则
使各个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学段都学有所得。
7、训练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的训练机会和教师的导练,学生之间的“互导”相结合,在训练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8、各个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教学中把阅读作文的能力分散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各个突破,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9、真实性原则
使学生的每次作文有真实的生活材料,解决了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作文无米下炊的难题。
10、灵活多样性的原则
把作文教学室内室外相结合,静动结合,严肃娱乐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
11、持续发展的原则
探究式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一改一曝十寒作文的旧俗套,改为课课作文,天天作文的新形式,在持续阅读练习中得到不断发展。
1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改革创新原则。
六、实验方法及过程
1、阅读法:
其一,四想:(1)想一想文章是以记事为主的,还是以写人为主的,是以状物为主的,还是以抒情为主的,是写个人的,还是写集体的,究竟是第几人称;(2)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4)想一想哪一段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重点段。
其二,三议:(1)议一议题目怎样解;(2)议一议段落大意并加小标题;(3)议一议课文重点词句。
其三,二记:(1)记一记心得;(2)记一记疑难。
其四,一问:遇到疑难问题,先向自己发问,然后向字典、老师、同学发问。
2、作文法:
其一,四想:(1)想一想文章的中心;(2)想一想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3)想一想文章的题目;(4)想一想文章的布局谋篇。
其二,三拟:(1)拟好题目;(2)拟好提纲;(3)拟好主次。
其三,二写:(1)写好稿子;(2)誊写作文。
其四,一多:多修改。
3、读写结合学习法:(1)从读学解题,结合作文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归纳中心,结合作文练怎样表现中心:(3)从读学怎样分段和概括段意,结合作文拟写作提纲;(4)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结合作文练怎样安排详略;(5)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结合作文练怎样突出中心;(6)从读学品评课文,结合作文练自改作文;(7)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结合作文练观察方法。
以上四个方面,即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是读写结合经验的基本概括。
。我们认为,作文过程是检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学表达能力的过程。作文常常反映作者的思想认识、基础认识、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水平。要提高这些方面的水平,不仅要在作文课上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而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建立横向联系,做到文内文外双管齐下,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形成立体化的训练渠道。具体地说,实验者是在以下三个结合上下功夫的:
一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作文基础训练。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营养,使阅读中得来的知识转化为作文的技能。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读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在写中运用规律,做到读中学法,读中悟法、作中用法。具体些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和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掌握的规律和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要写的事物,运用分析事物的方法对所写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认真思考,运用词序规律遣词造句,运用句序规律连句成段,运用构段规律连段成篇,运用章法规律谋篇布局。
(1)运用教材进行仿写练习
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组织他们进行仿写。 所谓仿作入手、读说写并重,就是以语言教材中基础训练部分的作文训练重点为主线,仿照教材及其中的片断,进行有层次有系统的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在实验中,课题组把仿作形式作为沟通读与写的桥梁。教师紧扣现行文通用教材中读写训练的严密体系,确定每组课文的习作模仿点,形成整个小学各年级的仿作体系。教师注意理清仿作层次,为学生的练习铺设好发展阶梯,使仿作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使整个作文训练成为完整的训练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