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成绩的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调查发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均分最高。说明学习成绩差得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有研究表明,学业失败学生与学业成功学生相比,不仅问题行为多而且在程度上更加严重,主要是学习上的过失行为。如拖欠作业、考试作弊、骂人等。在学习过程中,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时会受阻,致使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这时便产生了心理挫折,并通过一定的情绪与行为表现出来。采取消极的反应方式,力图通过幻想、倒退、回避或敌对、攻击等行为方式,试图以此来减轻有挫折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但这些消极反应不仅不能从根本生解决问题,相反却可能导致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造成个性循环。另外由于目前多数教师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时,由于受到老师较多的批评,他就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出现问题行为。
关于不同地区的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差异,调查表明农村地区学生的问题行为均分高于城市学生,说明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问题。因为农村学校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加上家长不良的文化素质以及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因此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5 结论
5.1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经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可以用来作为进一步研究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工具。
5.2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的问题行为问题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家庭类型差异、不同学习成绩的差异以及地区差异。各类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