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里有一句:“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就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出问题的学生只好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这时候学生们又笑了。其实这个回答是正确的,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表扬到:“你其实发现了汉语修辞里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候同学们都用钦佩的目光注视着那个同学,而在这个时候于老师却又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这个新的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呢?”这时大家才将目光集中到刚才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这个学生十分的高兴,这对他以后提出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体内在精神的唤醒和激励,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光彩照人的人。在这堂语文课上,于老师以其睿智的眼光敏锐的发现了这一教学资源,并及时的拓展延伸,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不需要轰轰烈烈,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在细微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教师的无意失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既是语文教师行为的结果,又是后续行为的动因,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获得的,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成长的付出,但同时也是自己价值观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在反思中我们还要学会探究。
(二)探究是语文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路。”
在许多教师眼里,教师职业是一个安定的、平稳的、缺乏挑战的职业,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的职业。教师经常重复着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极少有教师真正承认自己的教学问题,甚至很少有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困惑与质疑,从事着最应当探究的职业却极少进行探究。于漪老师说过:“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当语文教师。”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应该勇于探究。 要探究出自己的语文教学艺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儿也不错,在台上一刻钟扣人心弦的表演,台下须有十年苦练的基本功。教学不是表演,教师不是演员,但是道理是相通的,要把课上好,功夫在课外,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进行教学艺术的探究,这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语文教学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一旦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僵化成为一种模式,它的生命力就寿终正寝了。我们提倡教无定法,选有定则,发挥优势,形成特色。[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跟老和尚学书法,老和尚说,从“我”字练起吧,并给小和尚提供了几位前辈和名家的“我”字贴。小和尚练了一个上午,拣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拿去让师父指点。老和尚斜了一眼说:太潦草了,接着练。小和尚沉住气,基本上能把前辈和名家们的几个“我”字临摹得惟妙惟肖了,便又拿去请教师父。老和尚静静地看了一阵,拍拍小和尚的肩膀:有长进,不过,还得接着练,因为还没有掌握“我”的要领。得到承认和鼓励后,小和尚终于静下心来,揣摩着师父的开导,一遍遍,一天天地练下去。半年之后,小和尚又找到了师父。这次只拿来一个“我”字,不过,这个“我”字不是临摹了,每个笔画都是异样的一种新写法。很显然,小和尚熟能生巧地独创了一种书法新体。老和尚终于满意地笑了,他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你终于写出了自己的“我”,找到了“自我”。教学亦如此,每个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独特的,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位成功的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学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上找到自我,而这又恰恰是一个需要磨练探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每个老师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人的成功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并要牢盯自己的教学长处,将自己对语文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材独特的展现方式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实践中努力的完善,这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途径,如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等,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研究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吕叔湘曾经说过:“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法是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2]要做到“活”,最终使得自己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就要教师博采众长,学习掌握古今各种教学方法,有的放矢,扬长避短,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学特色。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立的思想见解,他不可能在课程改革浪潮中获得发展。 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语文教师不能固守现有的知识,不能死抱现成的课本,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传道与解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语文的教育研究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课、评课、教学改革实验和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等方面。语文教育学科研究能力是探索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革新创造能力,实践证明,一名语文教师光会教书,不会科研,一辈子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如果边教书边进行科研,把教学事业与科研事业结合起来,就会逐步成长为学者型的语文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教育科研上不断的探索,才可以在教学业务上不断的走向成熟,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一生广泛阅读,拓宽了其知识面,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教育事业。他一生一共完成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40多本理论著作,此外还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儿童读物,而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一个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吗?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把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培育生命的神圣职业,当作一种不断丰富自己创造自己的事业
总而言之,反思探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要素,能增进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它既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探究使教师成为一个更有能力,更有思想的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