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充实德育内容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改变单纯的灌输教育方法。”[13]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革命精神,蕴含着厚重历史内涵,包括实质性的革命遗址、革命遗留物品、革命资料、革命事迹、英雄任务,民族精神等。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不仅仅是丰富德育一门课程的内容,还可将红色文化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课堂教学中,既间接性的强化学科间的联系性,又收到又能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此外,中小学教师们还可根据以往经验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特点,归类性的对学生因材施教,有机会也可邀请经验丰富的革命老同志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社会阅历来自亲自体验生活所获第一感受,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尤其是德育课堂的效果,学校可组织中小学生们参观本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或革命烈士陵园等,让课堂与学生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结合,传统灌输与现代灌输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真正做到红色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充实德育内容。
3、践行红色文化办学育人,彰显学校德育新活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强大,其实质就是文化的兴衰与强弱。”[14]立国需要文化与教育的支撑,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 ,各媒体资源可充分宣传红色文化,积极鼓励各类革命题材图书及影视作品的创作;扩大学校德育视野,要注意抓好重要革命历史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与时俱进,立足于现实,选择适合本校的红色德育机制,在共识中无形的推广红色文化,使学校德育更贴近生活和时代,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实现彰显学校特色。切实践行红色文化办学育人活动,德育工作者们需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还需各级各类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如帮助中小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深入了解近现代历史文献、党史和军史资料等。各中小学校可参照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来构建学校红色文化育人活动,以期为各类德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特殊的文化类型,是中国优良革命传统文化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形式,它土生土长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具有颂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对陶冶中小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其爱国、爱党及爱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就中小学生课堂及校园的德育文化建设中。为此,各地中小学校,可依托本土文化优势,顺应时代潮流,构建校园德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德育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发展红色文化与学校德育新作为的措施和举措。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高胜德.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黄超文主编. 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55
[4]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5] 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6]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7] 王继华.家庭文化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8] 蔡红梅,龙迎伟.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3)
[9] 胡孝四.论基于校企合作和生活德育的高职德育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9):64-65
[10] 李丹丹.红色文化对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功用浅析[J].学园.20119(6)
[11] 李康平,张吉雄.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作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J].2009(5)
[12] 张颢.论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J].前沿[J].2007(7)
[13]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