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是促进网络文化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是促进网络文化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田贵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文化;现实文化;和谐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在形成网络文化的精神产品创造过程中,网络技术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网络意识多元化的天然属性。不同的网民群体必然会有不同的网络诉求,表达出迥异的价值观和利益需求。意识是文化的灵魂,多元化的网络意识在使网络文化五彩缤纷以致让人头晕目眩的同时,也必然使网络文化成为泥沙俱下、鱼龙混珠之地,甚至成为藏污纳垢之所。任由网络矛盾与冲突的发生,就会导致网民行为的变异,思想的混乱,最终危及网络自身的生存。实际上,加强网络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对网络文化进行及时引导是世界各国加强互联网建设的共同选择,中国的网络文化建设也不例外。

  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是促进网络文化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了它在一切文化中的指导地位

  主流意识形态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认同度的意识形态,它依附于国家意志和权力,以独特的传播手段和灌输渠道,以标准的价值观影响其它文化的滋生和传播。具体而言,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包括为一定社会和国家进行政治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起导向作用、为一定阶级或社会进行合法性论证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维护作用、对异质意识形态进行抵制和排斥的批判作用、力图让人们接受和认可的教化作用等几个方面。上述功能决定了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切文化发展中居于指导地位。

  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思想体系上的集中反映,不管其经济结构多么复杂多样,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必然都是一元的。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不论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都必须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一旦一国缺少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因此,对中国网络文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是主流意识形态发挥自身功能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没有文化的引领,一个缺乏思想文化的民族,“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法治,同时也有依赖于社会成员思想的统一。在经济成份复杂多样、人们认识水平高低不同、各种主义思潮盛行之时,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是正常现象。网络文化的超大信息量和虚拟性特征进一步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混合性的、拼接性的、多样性的文化生存状态。但是网络文化的多样化并不排斥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6],就是对我国当前网络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

  2、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为指导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当中的一种自觉的价值理性选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为目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具体内容上具有民族性和科学性。这种民族性与科学性,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求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实践。上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部分文化精英在各种主义盛行之时经过比较和选择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无数革命先烈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这一体现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情感、道德诉求、社会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涌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挫折的考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自网络文化开始在中国出现以后,我国又经历了多元意识形态的盲目共生时期。在所谓的“自由言论”旗帜下,网络上除了不断扩散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抽象民主和多党制为噱头的“新”思想外,还有众多的一些在理论上未加验证、学术上不够踏实、研究上不够严谨、逻辑上不够周密的“民主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主义”、“儒家社会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但随着网络实践的深入,那些不切合中国实际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空间越来越狭小。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是实现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创新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特别强调理论创新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3] 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4]。正是在创新中,才形成了凝聚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崭新的意识形态。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5]。改革开发三十年的意识形态建设经验表明,我党只有解放思想、坚持理论创新,才有可能做到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使那些真正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意识形态在现实文化和网络文化中得以保留并不断发展,最终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其他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

  3.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互动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提供了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宽带使用数量、CN注册数量、网站数量以及电子商务业务等增长更加迅速,网民的素质也在从刚入网时的新奇与冲动逐渐转向理性与科学。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网外”民众成为网络服务商、网络用户、网络管理者等角色中的一员,他们既以现实社会的身份工作和学习,又积极投身于网络建设,同时生活在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中。其结果,一方面,网络文化表现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以其数字化、技术性而独行其道。另一方面,网络的“文化”特征必须建立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之上,网络的数字化特征、技术化特征都必须由同时具有“现实我”的网络人来操控完成,“网络我”并不是“现实我”的补集,“现实我”在完成网络技术的建设中,也会在网络上体现现实文化的各种诉求。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西部广播电视《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458/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计算机...
长江论坛《长江论坛》
《长江论坛》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344/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政治与公共...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555/T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物...
导航定位与授时《导航定位与授时》
《导航定位与授时》杂志,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226/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德育...
戏剧与影视评论《戏剧与影视评论》
并非《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官方网站。 《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双月刊,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426/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案例透...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