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是促进网络文化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是促进网络文化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田贵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文化;现实文化;和谐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内容摘要:建设文明健康、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应对西方发达国家侵蚀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网络文化内既有和谐也有矛盾,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既相互依赖也时有冲突。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及时引导,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民族性、科学性、创新性决定了其在网络文化中的指导地位。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化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就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力推进网络文化产业化,丰富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积极改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文化;现实文化;和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人数在2008年底已达2.9亿人,是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庞大的网络人群在电子媒介中所创造和使用的网络语言、网络意识、网络精神与网络行为,推动了网络文化的诞生与发展。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网络文化是指网络群体在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环境中,以收发信息为核心,在进行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行为方式及思想观念的总和,包括网络行为方式、网络伦理道德、网络语言体系以及相关的网络法律体系等。如今,网络文化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许多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并正以其独特的构建方式、新颖的传播方式影响着现实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决策、经济决策及文化决策等诸多方面。新生的网络文化在表现出自身蓬勃发展生机的同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和矛盾,与现实文化产生强烈的冲突。

  一、网络文化内的矛盾及与现实文化的冲突

  1.网络文化内的矛盾

  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网民平等、言论自由、平民议政、情绪宣泄的空间,网民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话题进入网络社区,以自由活泼、诙谐灵活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以充满友爱、和谐与融洽的气氛进行沟通。然而这种和谐只是网络文化的一面,网络文化的另一面是困境重重,矛盾丛生,问题多多。

  网络文化内部经常发生技术与人文、一元与多元、开放与封闭、自由与规范、中心与去中心、虚拟与实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神性与物性、传承与创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悖论和困境,也使得网民经常以二元面孔出现:个性的张扬和孤独大侠的人性自闭并存;歌颂人性的真善美与宣扬自私和无耻并存;正确引导积极向上的、给人以昂扬的功能与诱导腐败堕落、使人类走向沦丧的错误功能并存。近年来我国网络上由于网民间的冲突引发的网络侵权、网络攻击、网络黑客、网络犯罪已经不再是“第一案”;为盈利以赢取点击率的“黄色”网站、非法网站屡禁不止;以网络“愤青”面孔出现不惜制造噱头、假新闻导致信息失真的失控事件屡见不鲜;举着“正义”之旗却行网络暴力之案例层出不穷;充斥网上的乱骂与污言秽语使部分网民宣布告别网络播客、关闭个人网络空间;网上人身攻击导致法律纠纷甚至受害人致死的案件时有发生;剽窃、非法入侵、窥探个人隐私等网络行为给网民带来严重伤害;各种主义、价值观在网上粉墨登台,失控无序的自由言论使人们无所适从等等。人们不禁发问:网络文化是天使还是魔鬼?

  网络文化中不良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在政治思想上会导致网络文化中伦理道德失范、网络语言过度自由、网络思维多元化,会带来政治生活的混乱,危害社会信息的正常传播,使得网民行为导向缺失;在经济上,会对规范的网络提供服务商、善良的网络用户乃至合法经营的企业构成伤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而言之,不良的信息与消极泛滥的网络文化犹如精神鸦片会逐渐导致一个民族的精神空虚,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削弱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冲突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网络文化是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网络中的反映,也是现实文化的哲学范式和价值观在网络中的表现,同时又对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起作用,为人类现实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领域。但网络文化的产生使原本统一的现实文化分为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两部分,具有扩大文化分裂的倾向,不利于文化的和谐发展。

  首先,网络文化把受众分割为网民与非网民。“数字鸿沟”与网络边缘化现象导致网民与非网民的隔膜。其次,网民双重人格的矛盾与冲突加大。网民无国籍、无民族、无性别、无地位差异,以无中心、无权威、无序自由而自居,常常与现实社会中的强调中心、权威、有序要求相冲突;网络中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多元价值和虚无主义与现实世界所倡导的进取节制的理性文化和奉献精神相冲突;网络对为所欲为、自私残忍、卑鄙无耻、暴力色情等的可包容性,与现实社会中的节制、理性、道德教化等限制性相冲突。再次,网络文化全球流动的更加简易和迅猛,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国度在坚持文化多样性与维护自身的文化利益与文化安全中出现冲突。总之,网络文化的无限性、全球性、法律难控性与现实文化的有限性、民族性、有序性相冲突。

  3.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

  网络文化内部矛盾与网络文化自身的技术特点密不可分。互联网技术自身的特点,使得网络文化作为一种虚拟的文化,在生存方式上表现为技术性、虚拟性;运行方式上表现为互动性、开放性、无中心性;管理方式上表现为难控性;内容上表现为海量性、多元性等特性。网民在互联网开放结点下,只要信息共享就能相互联系,却又可以互不相识。“隐身人”的生活使得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教育层次的网民共享一个平台,他们“不再生活在单纯的物理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 [2]他们自身也变成了相应的符号。数字符号中的人们为摆脱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目标找到了释放的平台,部分行为不加以约束的的网民,只管个人情感宣泄、个性自由的张扬却不计后果。互联网技术特征虽使网络文化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绚丽与繁荣景象,但同时也会带来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矛盾与冲突。

  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冲突与二者不同存在方式有关。作为物化状态的现实文化,反映着现实社会人与人的各种真实关系。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在心理、情感、思维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领域方面产生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时,在表达方式上,其手段是隐性的、含蓄的、内化的;内容上是有限度的、节制的;管理上具有极强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个人与社会的诉求上要压抑自己,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要求和大众的理想模式或大众规则来完成个人生活的发展轨迹。网络文化则不然,它可以以一种非真实的身份流露和发泄个人的情感,这里没有了思想的羁绊和束缚、没有了法律的惩戒和对公众舆论的忌惮,其平民优势、隐身人优势成了自由泛滥、不满宣泄的市场。有些网民因为“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就会无所顾忌甚至借题发挥;因为过于迷信计算机技术,就会对黑客与网络犯罪视若无睹,甚至奉为神明;因为网络的储存量大且传播快速,就会无节制的传递垃圾信息;因为无中心,就会盲目反对权威、蔑视一切包括最为人类文明推崇敬仰的权威。网络的全球性、无疆界性使发达国家借助网络上的话语权、在技术上的垄断权以及在国家“软实力”方面的优势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并常常赤裸裸地以建立信息宗主国为目的直接危及着各国民族文化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生存与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西部广播电视《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458/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计算机...
长江论坛《长江论坛》
《长江论坛》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344/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政治与公共...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555/T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物...
导航定位与授时《导航定位与授时》
《导航定位与授时》杂志,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226/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德育...
戏剧与影视评论《戏剧与影视评论》
并非《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官方网站。 《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双月刊,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426/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案例透...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