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内容要高端化,要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专业知识与市场接轨求新,不能落伍,学后要保证用得着,用得好,要进行新科技资讯与优秀文明精华的传授以及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满足于单纯的“一技之长”。要与职教技能、学习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大胆借鉴引进国外职教领域先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课程和教材。努力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重在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具体讲,在教学内容改革上,从实践人手,先学习有关技术应用知识,然后再学习相关理论,并注重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形式上,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尽可能在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将理论课、实践课、实习课、实训课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教、学、做结合的方式授课。在课程开发上,要特别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新课程。
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投资的实训基地建设成的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实践教学、技术开发的基地和定型生产的场所,在培训手段上,可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技术手段,模拟工作场景,锻炼和培养学员解决未来职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并密切与用人单位和其他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资源共享,培养市场需要的高质量毕业生。
作为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自己专业优势,比如绘画、书法、舞蹈艺术等,关注人的工作和职业之外精神需要,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质得以发展,注意中职毕业生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为此,职业教育不可让“技术主义”理念独领风骚,应需要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4、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扩大非学历教育社会声誉
过去,职业能力主要通过一个人的学历来证明,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就认为他的职业能力越强,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职业能力的评价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学历证书外,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正越来越被广泛地用来评价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试行,已经基本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许多省市的人才交流市场,拥有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职业活动工作内容为导向,以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逐步形成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
职业学校要参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实现培训计划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完全对接,抓住现在学校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弱点,把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突破口,无疑会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四)更新教育观念,在关注掌握知识,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1、办学主体要树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观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应从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出发,重建教育价值观,相应地改革体制、改革课程,时下人们主张职业教育理念要从一次性传授知识技能向终身教育过渡。.
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职业性,即与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反映职业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乃至综合素质的需求。但是,这并不等于职业教育就是一次性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在以就业为导向口号下,职业教育过分专门化、重技术操作、缺乏变通性的“职业”局限性,这种局限,过去,它能给人终生受用的一技之长,而在现时代它却导致了被动性。人才培养周期再也跟不上技术淘汰周期,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又要直接受到社会需求的检测,它因此也就陷入了真实的困境。从国际趋势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界限正日益淡化,而且这种淡化的选择性在于关注“职业”,这种关注使高等教育有了一个普遍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群体,这个群体因为职业的缘故支持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多种形式。因此,职业教育的选择性还有必要关注些“普通”,这种关注同样意味着两种教育之间的界限会趋向淡化。职业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也有差距,它基本上是一次性教育,是缺乏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它不足以向提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负责,因为它在向高等职业教育或同专业的综合大学提供人才资源方面并无优势,它自身也缺乏为应对职业流动性而实施终身教育的能力。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的引入和普及,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应从理念上有个根本的转变,即职业教育必须树立发展观,要从过去的一次性职业教育或一次性传授知识和技能向贯穿人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多次职业教育转变,要结合人们在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促使人们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2、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由于职业学校实行注册入学,造成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扩大,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许多实际困难,这样职业学校教师把注意力放在理论性不强专业技术课(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毫无疑问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职业学校教师要关注明天事情,今天重要,明天可能比较今天更重要,因此,职业教育仅仅把办学目标局限在传授学生谋求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后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职业精神等更高的层面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才能使他们形成适应日后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所以说,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从而不仅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强大职能,职业教育应该在更高的水平上为人类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
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更要强化自身的终身教育思想,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如果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材,尤其是职业学校教师落后的专业知识,陈旧的教学手段,不可能培养出数以千计高素质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