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技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方法论
技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方法论
来源:互联网 sk006 |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技术 语言 方法论 传统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西方艺术史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存在一个世俗化的转型,发生在从中世纪末到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艺术伴随着各种观念的巨变而得到了自我确证,这在下文中我们也会讨论,它的意义远大于19世纪的艺术实验,所以我们在下文中主要藉以文艺复兴时期来说明问题。

  西方的文艺复兴与中国宋元文人画的兴起是各自艺术史中的自觉期,所以是最重要的方法论转型期,体现在从技术到艺术的转型。艺术中的技术听起总是那么刺耳,其实可以宽容一些,就算是为了好听些而改成技巧、技能、技艺、技法等名称也未必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这里并不是说转型之前的艺术就不叫艺术了、只能叫技术,而仅仅表明是否自觉到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转型之前的技术与艺术可能是混杂在一起的、而之后则有意识的要去区分它们,这便是艺术或艺术语言的自觉。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从技术到艺术的转型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所以我们所要讨论的并不一定得到艺术史中作品的全力支持,所以我们的考察就要牢牢抓住那些不显而易见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分清三个概念。一,方法论。这个概念是从艺术史的变更的角度上来用的,可以说艺术史就是方法论的变更史。二,艺术语言。这一概念是艺术品的构成因素,包括色彩、线条,以及它们的可能性;同时也包括艺术物质媒介(材料),以及它们的可能性。三技术。它是方法论与艺术语言的载体,是三个概念中最具有传统的继承性的。

  西方:技术向艺术的转型

  在古希腊语中还没有出现与现代汉语词汇“艺术”对应的词,而只有“技术”(tecnh)。这里包含了艺术最原始的意义。德文、英文与法文中表示“技术”的Technik、technique即从这个古希腊单词转化而来,其中包括“技巧”、“技能”,而德文中表示艺术的Kunst也有“技巧”、“技能”的意思,此外更多的表示一种“人工制品”。英文、法文中的art亦相同。这里隐约的透露出人工制品就是将技巧实体化。如此一来艺术(Kunst)就是人通过某种技巧制作出来的东西。所以在西方语境中的“艺术”最重要的倒不是制作出什么东西,而是通过什么样的技巧,或者说技巧决定了人制造出什么样的东西。这和西方写实主义传统有着本质的联系。

  西方的“艺术”终究是要成为“人工制品”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技巧它都要求最终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摆在那。它由动作(技巧)转为实体(人工制品)。Technik与Kunst的区别就在这里,前者不需要转化为一个实体,而后者需要。所以Kunst中既包括技术又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作品。

  这里的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在古希腊语中并没有出现“艺术”这个词,只有“技术”一词,但是古希腊并不是没有艺术品,反而不乏伟大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难到不是“人通过某种技巧制作出来的东西”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古希腊为什么没用出现“艺术”一词呢?第一个原因是“艺术”这个词是伴随着艺术语言的自觉而来的,而古希腊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另外一个原因也许与古希腊人的实体观有关系,在古希腊人看来“人通过某种技巧制作出来的东西”还算不上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它仅仅是柏拉图语中影子之影子。古希腊人认为人并没有制作出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

  在古希腊及西方人看来不能创造出一个存在物的技巧永远不能成为艺术,只能永远停留在技术(Technik)层面上。艺术是“人通过某种技巧制作出来的东西”,而这首先就赖于对“存在物”的理解。所以当西方人认为真正存在的物只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时,现世世界当然不会有新的存在物被制造出来;而只有当人们抛弃了理念世界,把现世本身作为一个真实世界的时候人类才会有所制造。也正是这个时候“艺术”一词出现了。所以西方从“技术”向“艺术”的转型时期并不是在艺术史领域中独立完成的,而是与西方世俗化进程同步的。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就是从“技术”到“艺术”转型期。据说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乔托是第一个在自己作品上签名的画家,如果说画家的这一行为表明了从那一时期开始画家社会地位提升了,不如说欧洲第一位身份自觉的艺术家诞生了。他是第一个自称或被誉为创造出一个存在物(东西)的人。与我们的观点相符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恰是一个世俗化转型期,艺术史从无名作品转化为艺术家创作的历史。前者被理解成理念时代的幻影、后者是“人通过某种技巧制作出来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正处于过渡阶段,一个画画、雕刻的人从“工匠”过渡到“手艺人”再过渡为“艺术家”。这一过程是直线性的,其间没有跳跃性的步骤。这一过程可能是经过几代人的转型,也可能是在某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转型的全过程。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人肯定是集“工匠”、“手艺人”、“艺术家”的各种素质为一身。这恰好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第一代艺术家)的特点,他们正处于转型期,他们不拒绝转型之前和之后的一切,吸收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我们常常感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何以出现如此多的艺术巨人,那么就应该多关注一下这些艺术巨人们的“艺术家”身份以外的东西。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它们在艺术家身份自觉有时候没有放弃技术,而是通过技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看看他们身上“工匠”、“手艺人”的素质。他们有着“工匠”的充沛体能与旺盛精力、“手艺人”的精湛技巧与刻画细致入微愿望,将这些素质结合“艺术家”无处不在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探究力——巨人诞生了!仅仅用天才无法形容他们!只要回想一下伟大的米开朗基罗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中国:技术向艺术的转型

  中国则没有这样一个线性的转型期,我们转型是错位的。一个既是工匠又是手艺人也是艺术家的人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理解的。

  “艺”在古汉语语境中的用法很广,它更多的是一个动词,如《说文》中解释:艺,种也。“艺”并不要求动作之后出现一个实体,比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似乎把事情做好了都称为“艺”,行为本身就是“艺”,“艺”在过程当中。

  古汉语中很早出现“技艺”一词,如《战国策·赵策二》中公子成说“中国者,……异敏技艺之所试也……”。“技艺”一词本身就有着从“技”向“艺”转化的意义,所以“技艺”一词被认为解决了翻译西方古典语言的难题,如古希腊语中的tecnh,因为将tecnh仅仅翻译成技术显然是不够的,tecnh中存在技术转化为艺术的困惑,所以用“技艺”翻译会更恰当些。但“技艺”中的“技”与“艺”仍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没有德文中从Technik到Kunst的飞跃,也就是没有从技巧的运用到作品实体的生成的转换。所以“技艺”高超的人只能翻译成Techniker(技师、大师),但却没有Kuenstler(艺术家)的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工矿自动化《工矿自动化》
《工矿自动化》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627/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技术交流...
城市住宅《城市住宅》
《城市住宅》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679/T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程管理、...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自1989年创刊以来,本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娘子关《娘子关》
《娘子关》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49/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围观、微观、9...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杂志,【刊期】,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
时代风采《时代风采》
《时代风采》(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云南省总工会主办的工会刊物。本刊宣传经济改革,报道先进人物,鼓励自学成才,扶持职工创作,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