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媒介融合中传媒安全问题的认识与应对
媒介融合中传媒安全问题的认识与应对
来源:互联网 sk014 | 胡晓娟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媒介融合;传媒安全;新媒体;传播主体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2014年,媒体融合强势来袭,一跃成为国家战略,掀起了媒体融合新一轮的热潮。传媒领域的改革如火如荼,各传播主体都在为推进媒介融合而努力,然而对于媒介融合的研究,往往过于重视技术、策略和效果,却忽视了媒介融合与传媒安全的联系和影响。媒介融合时代在给中国传媒安全注入活力和新特色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结合2014年,在媒介融合推动下中国传媒安全领域的实践案例,总结媒介融合为传媒安全带来的新趋势、新挑战,并试图通过梳理现有传播各主体所做出的努力,提供未来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共同推进媒介融合,维护传媒安全。本文认为,媒介融合时代中国传媒安全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还需要在信息安全维护、新媒体舆论引导以及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媒安全;新媒体;传播主体

  2014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逐渐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有学者指出,2014 年也将因“媒体融合元年”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意见》的出台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曾指出:要从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和发扬攻坚破难精神四个方面,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

  然而,伴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传媒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传媒安全,主要关注传媒领域的安全问题以及传媒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他安全的联系。2014年,传媒安全逐渐进入国家和公众视野,成为传媒研究避不开的话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媒的发展及其在维护国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安全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媒介融合中传媒安全的主要发展态势和特点

  媒介融合时代,为中国的传媒安全注入了新生力量,传媒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成为传媒安全的拐点,由此,中国传媒安全呈现出以下主要的发展态势和特点。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共同维护传媒安全 2014年11月19日,拥有6亿多网民的中国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对媒体的影响意义深远。会前的一场分论坛之中,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业态,与今日头条、百度等媒体新贵,共同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未来,成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预演。

  面临新媒体的强势来袭,传统媒体受众规模日益缩小,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传统媒体逐渐认识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挑战。由此,传统媒体纷纷由被动逃避选择主动出击,探索适合互联网的新的表达形式,加速媒体融合进程,融合发展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互联网思维下,媒体融合不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此消彼长,而是新木桶效用中,优势资源的共享,规则再造中的合作,以及对移动终端的争夺。

  新闻客户端成为推动媒介融合的首选。据2014年第9期《中国记者》报道,全国200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媒体中已经有136家研发上线了新闻客户端。根据速途研究院提供的报告,2014年一季度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3.78亿。艾媒咨询2015年初发布的《2014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研究报告》也显示,手机网民移动端资讯获取首选方式上,手机新闻客户端最受青睐,占比为35.8%。

  2014年,以人民日报为核心的传媒“国家队”在媒体融合发展上步伐坚定,带动辐射了一批媒体沿着“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方向改革创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公众号及APP以不同于报纸母体的鲜明风格,创造出新鲜的舆论氛围,赢得了一定的江湖地位,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仅仅两个月下载量即超过500万。此外,新华社重点推出媒体融合重大集成产品,构建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华通集成服务平台。“央视影音”客户端下载量突破3.3亿。上海报业集团7月高调推出了“澎湃新闻”客户端,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秩序,重量级时政大稿、舆情特稿横空出世,令中国传媒界为之震动。 移动互联网开启多屏融合,大数据时代带来喜忧参半 2014年,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渐成为构建“大传媒产业”新格局的核心。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出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来了多屏融合的时代。跟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个人计算80.9%的使用率。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被赋予更多媒体价值,多屏融合和互动为内容呈现方式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渠道。

  2014年“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不仅体现在数据量的巨大,更意味着数据的处理、分享、挖掘、分析等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推进了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服务共享。

  大数据技术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源,同时对于未来趋势的预测、整体情况的揭示、实质内涵的分析更为全面、精准。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把用户的信息和需求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分析用户的需求、习惯并做到精准推送,由此对信息的呈现、分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可视化成为受众的偏爱。大数据时代加剧了传媒安全风险,一方面,大数据在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更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因为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海量的有效数据;另一方面,收集和分析关键信息的过程中隐私保护成为难点,个人信息、隐私泄露风险加剧。 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开始影响传媒安全议题 2014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新兴媒体正快速向移动化发展,由此产生的微政务、微电影、微视频构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微时代景观。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舆论格局和传播生态。

  现如今,微博客、微信等已经成为使用人数最多、传播力最强的新媒体形态。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中国微博客账号为12亿左右,网民使用率为43.6%。截至2014年7月底的数据显示,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账号总数已突破10亿,其中微信用户账号超过8亿,其中已开通的公众账号达580万之多。根据腾讯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经营状况,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达到4.68亿,同比增长39%。以微信为代表,掀起了新一轮交友方式、营销方式、支付方式的变革。微传播,抢占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更在舆论监督和议程设置中积极分得一杯羹。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439/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学研究_...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并非《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01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温州大学学报》杂志季刊,于196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温州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
气功《气功》
《气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
教育学文摘《教育学文摘》
《教育学文摘》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773/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育实践...
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科学》
并非《中国土地科学》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中国土地科学》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640/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