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语言的空间性表达 ——浅淡禅籍谚语的使用修辞
语言的空间性表达 ——浅淡禅籍谚语的使用修辞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范春媛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禅籍谚语; 使用场合; 变化性含义;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对话体语录在禅籍中的使用往往呈现出一定特点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使得对话的双方始终处于动态的语境中,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意旨。因此,场合性的变化打破了双方的平衡与稳定性,继而使这些谚语产生了崭新的,富于变化性的含义。

  关键词: 禅籍谚语; 使用场合; 变化性含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禅籍中使用谚语最多的,莫过于语录。语录通常为对话体的语言互动形式,禅师与学人一问一答,双方完全处于动态的语境中,或机锋对峙,或参话头,或启发思维等,对话双方往往用谚语来完成这种动态的提问与作答,从而使语言在极其偶然的流动中出现了极具趣味化的意义以及丰富性。这种丰富性一方面拓展了问题的宽广性,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答案的局限性。从而在一种隐讳莫测中找到了一种平衡与对峙,使语言既简洁又通俗。

  此时使用谚语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不同谚语的使用;二,相同谚语的使用。具体论述如下:

  一、不同谚语的使用

  我们考察了禅籍谚语后发现,此类谚语的使用非常丰富多彩,具体的使用情况可以概括为5类。它们主要是:

  1、禅师或僧人提问,被问者用谚语回答(这里所提到的问者与回答者有时是两个人,有时是禅师一个人自问自答,下同)例如:

  (1)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屎里蛆儿,头出头末。” 《五·濠州思明禅师》(卷六p.329)

  (2)僧问:“大众云集,请师说法。” 师曰:“赤脚人趁兔,着靴人吃肉。” 《五·风穴延沼禅师》(卷十一p.677)

  (3)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人。”《五·云台省因禅师》(卷十五p.998)

  (4)僧问:“诸佛出世,盖为群生。和尚出世,当为何人?”师曰:“不为阇黎。”曰:“恁么,则潭深波浪静,学广语声低。”师曰:“捧上不成龙。” 《五·启霞惠安禅师》(卷十六p.1049)

  (5)上堂:“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且道弥勒在甚么处?”良久曰:“夜行莫踏白,不是水便是石。” 《五·玄沙僧昭禅师》(卷十九p.1286)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禅籍中较多,大都是禅师用谚语启发学人。这样的回答使答案自身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从而给学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并且使得回答不至于太过绝对与突兀。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作为十分哲学化的禅学来讲,禅师所提的问题针对性并不是很强,他的目的在于引导学人参禅、悟禅。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必须展示其参禅悟道的修养,因此也就不能十分简单地抛出一个毫无新意可言的问题。

  作为被问者,学人由于自身参禅悟道能力的差异,因而对禅师的提问题理解也就出现了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避重就轻的回答都是不可取的,唯一有效的方式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一来,学人或被问者用谚语回答,实际上是将在偶然情况下提出的问题推到了别人的脚下。也就是说,也许他所说的并非是禅师所想要得到的答案,但至少,他把思考的能动性转稼给了对方,使提问者开始寻找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较合情合理的理解。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人已经完成了一个参禅的过程,展示了禅学的哲学性特点。

  有时候,被问者用谚语回答,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即用谚语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回答。如:

  (1)问:“有理难伸时如何?”师曰:“苦。”曰:“恁么则舌拄上腭也。”师嘘一声。僧曰:“将谓胡须赤。” 《五·石霜楚圆禅师》(卷十二p.704)

  ------省略了后半句“更有赤须胡”。

  (2)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精灵皱眉。”曰:“磨后如何?”师曰:“波斯弹指。”曰:“为甚么如此?”师曰:“好事不出门。” 《五·石门元易禅师》(卷十四p.893)

  ------原谚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处只使用了前半句。

  (3)至阁下,赌观音像又问:“弥勒化境,观音何来?” 师曰:“家富小儿娇。” 《五·九顶清素禅师》(卷十九p.1269)

  ------此处省略了谚语的前半句“国清才子贵”。

  (4)杨歧先师问慈明师翁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答云:“我行荒草里,汝又深入村。”进云:“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五·白云守端禅师》(卷十九p.1234)

  -------此处运用歇后语“官不容针,私通车马”的前一句。

  (5)师有时把住一僧云:“作么作么?”僧无对。师云:“三十年来弄马骑。”《古·汝州南院(慧颙)禅师语要》(卷七p.113)

  -------原谚为“三十年来弄马骑,今日被驴扑”,禅师只使用了前半句。

  (6)问:“闭门造车时如何?”师云:“还得成就也未?”进云:“出门合辙时如何?”师云:“鲁般门下。《古·智门(光)祚禅师语录》(卷三十九p.736)

  --------原谚为“鲁班门下,徒施巧妙”,此处使用歇后语的前半句。

  ··········

  这类情况与上一种情况相同,使用的谚语多是歇后语或双句谚语,而在答案中仅说出其前半句或后半句,引起话头,不讲满,从而启发学人思索。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说由于被问者自身的学养不同,他在考虑提问者的问题时会很有针对性,当他认为无须用一句完整的谚语来回答学人的问题时,便择其中之一而作答。

  这样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加简洁一些,至于这样的回答会不会让提问者满意那就得看提问者自身的学养以及思考方向如何了。也就是说在作答的同时设问,这样,答案就具有了双重性质。这种回答显示了回答者自己的机巧性,使谚语产生其原本并不具备的空间延伸力。

  2、提问中使用谚语:

  (1)师曰:“朝去西天,暮归唐土。会么?”曰:“不会。”师曰:“吽!吽!五戒不持。” 《五·睦州陈尊宿》(卷四p.230)

  (2)问:“如何是从门入者非寳?”师曰:“便好休。” 《五·洞山良价禅师》(卷十三p.781)

  (3)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东家杓柄长,西家杓柄短。又作么生?”岁无语,师便打。《五·云门文偃禅师》(卷十五p.931)

  (4)问:“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师曰:“快走始得。” 《五·五祖法演禅师》(卷十九p.1241)

  (5)问:“从苗辨地,因语识人,未审将什么辨识?”师云:“引不着。” 《古·投子(大同)和尚语录》(卷三十六p.671)

  从数量上看,用谚语发问的情况要少于用谚语作答的情况,这主要和谚语本身的作用有关。谚语常常是一些具有总结性质的语句,它们不仅描述社会生活还对事物作出经验性的总结,故而从这个角度讲,谚语的社会功用以及自身的语言特性就决定了它用于回答多于发问。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化工技术与开发《化工技术与开发》
《化工技术与开发》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06/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环保...
黑龙江画报《黑龙江画报》
《黑龙江画报》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043/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非遗龙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37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
西部交通科技《西部交通科技》
《西部交通科技》(月刊)创刊于2006年,由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主管。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科学的态度,反映和宣传交通行业的建设成果...
新理财《新理财》
《新理财》杂志,于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862/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财策、封面报...
钢结构《钢结构》
《钢结构》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899/T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结构防护、...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